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泊船瓜洲》教学散记作文

2017-06-28 
《泊船瓜洲》教学散记题记:昨夜,灯下读《中国诗学》,见文中说道:《山中送别》有两个版本,“春草明年绿”、“春草年年
 

                 



                  《泊船瓜洲》教学散记



题记:



昨夜,灯下读《中国诗学》,见文中说道:《山中送别》有两个版本,“春草明年绿”、“春草年年绿”,想起暑假在栾川,与小安联床夜话的情景。想起同吟细品“明年绿”的希望、“年年绿”失望和绝望……小安支教后在新学校教的第一首诗是《泊船瓜洲》,那么,此文就送给亲爱的她吧!



 



“王安石?”、“王安石!”



板书完课题,尚未回转身,耳边已传来孩子们的惊叫。我知道这是一种久别重逢的意外和惊喜——前些天,几个孩子说,他们喜欢吟王安石的《梅花》——虽然这首诗已学过许久。



“来,读诗题。”三遍读完,第一个问题来了:“‘泊’是什么意思?我们在哪首诗里见过它?”



“移舟——泊烟——渚!”



“还有吗?”



一片静默。其实还有《绝句》。



孩子们的反应让我很意外。《宿建德江》是一年级上学期学的,“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年级快结束学的。为什么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是久远的句子?是因为初初接触时的新鲜感更为鲜活、明媚吗?



一字一字地点着听孩子们初读。“钟山只隔数重(zhong),不对,是chong!多音字!多音字!”不待老师提醒、纠正,自己发现错误及时订正让孩子们兴奋起来——这,就是成长的滋味。孩子的自信是从犯错、纠错来的,一帆风顺只会造就盲目自大。现在很多父母唯恐孩子出错,恨不得趴下身子为孩子扫平前行路上的一切障碍物,让心爱的孩子在人生的路上策马狂奔,直达成功的乐园。谁能忍见孩子失败、挫折啊!



诵读之后,安静听吟。细瞧,姿态各异。席久鋐如睡着一般闭了眼睛俯在课桌上,王贝宁端端正正坐着,两眼死死盯着播放器,路易和江梦荷不停地眨着眼睛。最有趣的是薛滨许,他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伸出食指在桌面上划啊划啊的——洲、间、山、重、山、风、南,他划的是长长短短、曲曲折折的波浪线,到了最后一句“何时照我还”的“时”字,则是一条长长的直线,蓦然向上一挑。



他用线条画出了徐健顺老师的声音变化!



“说说吧!”



“他心情很不好。吟的声音很低沉。”江梦荷率先发言。



“就是他很伤心。有些字是这样的——”周沐阳用手在空中一起一伏的比划着。



“他很悲伤。吟的声音很慢。”张博霖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啊,……”



诗的写作背景变成了故事。



对于有些诗来说,详细的背景讲述远比一字一字理解句意更重要。比如《独坐敬亭山》,清楚了李白的生平遭遇,不用逐字逐句讲解,孩子们也能明白“相看两不仄,只有敬亭山”中的万般无奈、千重悲凉、一点安慰。知道了王安石的沉沉伏伏,孩子们才能体味到春风得意、宏图将展的王安石为何有着“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惆怅和茫然。



故事讲完,边听边比划平仄变化,然后小声跟吟。



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十遍。



放学铃声响起,脑中突然想起马凡美在做这首诗的声韵分析时说,入声字“隔”,似诗人无言的哽咽。顺口问出最后一个问题:“老师的一个朋友说,诗人吟这首诗时,吟到一个字差点哭出来,你觉得是哪个字?”



“隔!”十多个孩子应声回答,毫不迟疑——收拾书包的手一下没停。



不由得一怔。再次想起看云说过的,童心与诗心天然相通。孩子的听觉比成人敏感得多。当初我听这首诗时根本没听出来。



“老师,为什么‘隔’字是快哭出来了,”张博霖牵着我的衣角,一边往路队方向走一边跟我解释,“因为他离家只‘隔’数重山啊!”



孩子说完,蹦蹦跳跳站队去了。留下恍然大悟的我,在秋风中微笑。



入声字在诗中表示强烈的情感。“一”水之近,“隔”山之痛,又“绿”的欣喜中或许还有些淡淡的担忧、伤痛,明“月”几千年来承载的,不过是思念二字。



这些,不用讲。一遍遍吟哦中,自会从声音中生出,沉淀进孩子们的生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