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一致性”的沟通姿态
——《麦田里的老师》读后感
假期里拜读了李崇建老师的书籍《麦田里的老师》,感觉颇为精彩。在书中作者并没有书写很多难以理解的空洞的道理,而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与问题孩子相处以及应对教学中事故的方法——那就是“一致性”的沟通姿态,这种姿态的目标并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
在教育中,当孩子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时,老师们或者家长的做法通常有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等几种,但是这些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书中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新的模式——萨提尔模式,也就是“一致性”的沟通姿态:“首先深深呼吸,觉察内在的情绪,承认情绪,身心便能有初步的安顿,回应的语音与姿态将有别于不觉察的状态。”“这种觉察并非头脑层次的理解,而是从感受出发,探索自己的深层观点,这种程序使得情绪安顿了,思绪也变得清晰,而且只要稍微练习,便能瞬间完成察觉与安顿。”
这种沟通方式在协助孩子的时候具体程式是:真心接纳他们-深刻地讨论-共同应对问题-协助孩子构建纪律-包容他们违反承诺-重新审定纪律-欣赏并感谢孩子的努力。
比如,遇到吵闹不堪的班级气氛时,我们可以与学生讨论课堂发生的状况,讨论的过程不指责学生,不讨好学生,也别说太多说理,真诚接纳他们,深刻讨论问题。只聚焦我们 的目标,可以建立一个属于我们与学生的课堂规则。
另外,李老师教作文课程中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 借鉴,他常常将文本与生命经验相联结,不仅让孩子参与文本,表演文本,感受文本 ,也对生命与生活有所启发。反思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知识与生活脱节,与学生的感受分离,导致学生的学习既了无生趣又低效,李老师这种特别的授课方式,让我想到了干国祥在《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中描述的课程的第三重境界:知识与生命、生活的深刻共鸣。李崇建老师的授课方法可以说达到了课程的最高境界,所以,学生们是喜欢的。
总之,本书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