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路上,我们一起出发 -《给爸爸的建议》带来的变化和思考 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改变--- 爸爸,我们一起去散步吧?孩子吃完饭,作业也写完了,就试探性地问正玩电脑的爸爸。如果爸爸不去,妈妈可是铁杆同伴呢。 谁知这一次不同往日,爸爸抬起头,乐呵呵地对孩子说,行啊,我们一起去! 孩子朝妈妈眨眨眼,表示很奇怪,这一次怎么出乎意外呢?妈妈笑了。 一起去开大校园里,孩子和老爸便踩着水,便说说笑笑。碰到一个大水坑,爸爸鼓励孩子跟着他迈过去。孩子居然屁颠屁颠跟过去了,要是跟着妈妈,就一定会交待孩子小心翼翼从旁边经过。爸爸带给孩子的爱是勇敢,刚毅,是妈妈无法给予的。 到了乒乓球案前,孩子和爸爸一起操练起来。爷俩一身水,但是很快乐。即使孩子耍个小性,爸爸也是快乐的引导和讲解。妈妈在一旁感受到了爸爸的耐心。 缘起--- 爸爸对孩子的爱在改变,由感性朝理性的转变。 妈妈在慧老师的博客中发现一篇好文章《给爸爸的建议》,读后非常震动,很有必要让孩子的爸爸学习学习,但是他会不会有时间?会不会感兴趣。妈妈想了一个好主意,把它下载下来用电子邮件传到了爸爸的邮箱。 回到家里,妈妈问爸爸,是否收到了妈妈的信。爸爸很意外,赶紧到邮箱里查找。看到爸爸对着电脑,认真研究了很长时间,等妈妈叫吃饭的时候,偷偷猫了一眼,桌面上还是这篇文章。 妈妈知道,这副治疗对孩子溺爱的中药爸爸吃下去了。 正像文中开始部分那样,爸爸一定是重新审视了自己,从孩子的耐心和悉悉教导开始转变。 思考--- 孩子有一个非常爱他的爸爸,这种爱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妈妈。 出差回来,首先为孩子带些吃的、玩的,和孩子一起出来,即使刚吃完饭,也是一句句“宝宝,你吃啥?”每每这样,弄得孩子哈哈大笑,说:“爸爸,你没有搞错吧?我一点都不饿呢!”。不管出差多晚回来,总要在孩子的床前,满怀爱意地凝视孩子好一阵子,仿佛在欣赏一个珍宝。 爸爸对孩子爱的方式就是这样,物质上有求必应,妈妈总是笑着说,爸爸对孩子是一种无原则的溺爱(*^__^*) ,但是无论如何提醒,爸爸依然我行我素。他总是说,物质上我供应,教育上交给妈妈。岂不知父母之爱是一体的,不能顾此失彼。由于男性自身的特点,父爱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许多优秀的品质,使孩子的个性更全面的发展。这是妈妈所不能代替的。 也难怪,孩子爸爸在家是一个老小,家里事情一般不用操心,所以一如一个大男孩一样。有了孩子,不知道怎样爱他的孩子,于是很多行为成了对孩子的溺爱。他对孩子妈妈无限信任,总认为把孩子交给妈妈教育就好,岂不知妈妈教育的再好,也是有残缺的。孩子的心灵里,需要和父亲在一起,学会有责任心,有意志,学会承担,学会和妈妈在一起很多学不到的东西。 《给爸爸的建议》中第十五条:有耐心。这是好爸爸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孩子最需要的,耐心其实包含着爱心,爸爸对孩子的爱从中显露无疑。第二十一条: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好爸爸与孩子的融洽关系是在长时间接触中建立的,从未陪孩子玩耍嬉戏过的爸爸,应该算得上是“坏”爸爸的典型了。让爸爸很受启发,立竿见影,人家马上就纠正自己。 妈妈悄悄地对孩子说,看,你爸爸多爱你,为了你,爸爸放掉手头的工作,放掉自己喜欢的事情,陪着你,教育你,记住多向爸爸学习啊。孩子点了点头。面对爸爸温柔的目光和慈爱的话语,孩子感到非常幸福和快乐。 晚上妈妈对孩子爸爸说,不要再物质上惯孩子穷养儿子富养女,有利于孩子的品格培养。一味注重物质,孩子就会忽略内在的东西。妈妈对孩子的引导要和爸爸的教育统一起来,教育才有效果。只见爸爸笑着点点头,表示赞许。 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共同的责任二者缺一都不圆满。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同时,爸爸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爱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出发,一起成长...... 友情链接: 慧老师博客:给爸爸的建议 
—弗洛姆《父爱的艺术》
网易信纸之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