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理、性格等方面都要有所变化。这时,作为孩子的父母,就要多看到孩子的长处,及时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表扬,学会赏识孩子。千万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不要“师道尊严”,容不得一个“不”字,适当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其交流,同学习,共读书,做孩子的良师、益友。那么如何做好呢?
首先从了解关心孩子入手,不以父母自居,而是以充满亲情的朋友相处。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朋友。如果家长居高临下,对孩子不平等,没有沟通,缺乏交流,不考虑孩子的需求、愿望,大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自觉地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记得有一次,孩子的一道数学题做完之后,在检查的过程中,我觉得步骤不对,就要求他从做,但孩子说老师就是那样讲的,我们争执不下,我认为他是胡搅蛮缠(其实,后来经过核实,孩子的思路也是对的),就动手打了他,这下可惹了马蜂窝,孩子哭着闹着要我给他赔不是。由于自己的家长架子放不下,没有及时道歉,结果,让孩子受到了很大的委屈,使他的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至今想来,还觉得对不起孩子。
其次,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关心、帮助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当家长的,常常好以自己的意志、爱好去安排孩子的一切,这实际上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特别是现在各种补习班泛滥,家长的期望值又特别高,因而会不顾一切地为孩子报这样那样的学习班,这会适得其反的。我也曾为孩子报过美术班,但当他不想再画时,我并没有再勉强他。他特别喜爱体育项目,因而,我给他报了乒乓球班、篮球班,效果就特别好。后来,我再给他报班时,常常要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尽管现在又上了奥数班和新概念英语班,但他并不感到是个累赘,相反,还觉得挺有兴趣、对自己的帮助特别大呢。
再次,严格要求,为孩子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力行对孩子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言语粗俗、行为粗鲁的人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因此,说话时,要谈吐得体,这样让孩子感受到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吃饭时,要培养孩子不挑食、不浪费、会礼让的好习惯,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上街时,要告诉孩子道路边的花草树木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不随意践踏花草的良好习惯。……总之,潜移默化地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影响孩子。
第四、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勇气和信心。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句话一点不错,孩子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总有点妄自菲薄,特别是经历过一两次考试失败后总有些心灰意冷,此时我们做家长的,就不应该再责怪他,而是应该顾及他的尊严,找他的闪光点,鼓励他振作精神,告诉他今后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一两次挫折失败算不了什么,只要自己尽力就行。此外,还要看到孩子的进步,不能求全责备,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避免错误的方法和途径,给他成功的希望,坚信他将来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有句话说得好: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就要多说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话,多说鼓励的话,鼓起他们的勇气,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注意孩子的成长环境。在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在孩子选择朋友时,要适当注意孩子小伙伴的学习、生活、品行等因素。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虽然很难做到“孟母三迁”,但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还是能做得到的,因此,这一点也需要引起我们做家长的高度重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老师园丁般地培育,更需要我们家长精心的呵护。孩子的点点滴滴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只有积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真正从生活、心理、思想、学习、情感等各方面去关心孩子,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让我们真正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