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左右快乐
前几天,我在家里做烧茄子。炸过茄子的油因为太热只好倒在一只青色陶碗里,先是放在窗台上,后又转移放在电磁炉和墙壁之间的角落里,为的是以免不慎碰倒洒了油。我自认为思虑的周到,放的位置够谨慎,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没想到的是昨天在客厅看书,忽听一声惊叫:“你这碗里放的是啥?”“啥?”我反问道,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我把它倒了。”“啥?”我顷刻间明白了——油被老公当脏水倒掉了。倒就倒了,也收不回来了,埋怨也没用,虽然心疼油,我也住了声。你猜咋的?“你也不把这油放个按实(方言,意为妥当)的地方,真是的!”你瞧,做了错事的人反而成有理的了!一大碗油被浪费了,多可惜,我不埋怨就是了,反被倒打一耙,岂有此理?我不依不让回敬一句:“你的手咋那么快?也不看看那是啥。”眼看就要斗嘴了。再想一想老公是到厨房做饭,忙着收拾时发生了这意外,勤劳有功,过不当责。我赶忙转移了话题。
这件事使我想起了九年前婆母在家里帮我带孩子时发生的类似的事。那时孩子只有一岁多,婆母已经60多岁了,加上身体不好,带孩子很是吃力。但她总是不顾惜自己,抢着做家事。那天晚上吃过饭,我去刷锅,可她老人家却说抱孩子累,让我带孩子出去玩,她来洗锅。我只好顺从地带孩子上了街。
回来后,婆母小心地问我那煤火台上盆子里盛的是啥,我说是炸过馍片后的油。婆母登时就自责起来,说自己把油当成水倒了,真是不应该。看着老人满心的不自在,我连忙说没有啥,不就是半盆油嘛。虽然我百般劝慰她,可很长时间中,老人家还是时不时地提起此事,只怨自己老了不中用,糟蹋了东西。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的过错,因为当事人不同的认识,就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办法,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两件事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处事观念。
有的人凡事从自己出发,,推卸自己的责任,总是找别人的不是,寻找开脱自己的理由。这样的结果就是激发矛盾,产生纠纷,制造摩擦,引起冲突,僵化局面,破坏和谐。于事无补,反而降低了自己的水准,使大家都陷于不愉快中。何苦嘛!
相反,如果凡事勇于承担责任,多从自己方面找不足,认识自己的局限性,那么大事会化小,小事会化了。大家彼此原谅,都落得心情舒畅,何乐而不为呢?
大到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作用,国际间的纠纷,小到家庭内部的事端,学生之间的争执,都存在一个理性认识,善于反思,各负其责,共创和谐的问题。
凡事要想保持一个平衡,需要一种公理的支撑,需要矛盾双方对事理正确的认识。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期盼的理想境界不会那么简单就存在,在种种错误因素的包围之中,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好自己,多反思自己,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不断接近真理,接近事物的本质规律,使自己的有限的生命飞扬。
现实中世态的炎凉、物质的诱惑会剥夺人的许多的自由,压榨人原本应该拥有的幸福感。作为一个渺小的生命,太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太容易受许许多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太容易老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焦虑之中,太容易在别人的眼光里迷失自己,变得庸庸碌碌、麻木虚伪、功利消极。
难能可贵的真正的道路就是坚持一切向快乐出发,沿着自己的选择方向一路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