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法根老师的《简约之美》有感
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甚至失却了纯真的“语文味”!我以为“大道至简”,语文课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薛法根如是说,空课之余,打开名师网页,拜读着,感悟着,薛老师从教师的视角看,一堂好课应该这样设计:
首先教学目标要简明:“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过这样的体验,目标设得越多,越复杂反而越完不成任务。即使所谓的完成也不过是沾沾点点,都涉及到但又只略知一二。收效甚微,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有时一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都不会按时完成,甚至只是会认会写几个字,当然尽管效率低了点,但孩子们接受的很好,掌握的扎实牢固,几乎很少忘掉。如在讲《坐井观天》一文时,第一课时就是完成两个学习目标。1、会认三个字,会写前四个字。2、读通读熟课文。在识字写字过程中用时过多,依旧细细的谈到识字方法,怎样记得更牢,不但用生字组词,说句子,而且还要想这个字在哪首古诗中出现过,不但识记了生字,还复习了古诗。在指导书写时,依旧让孩子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占个位置,找出关键的一笔,描红后在临写,再练写,再组词写。一节课下来还有一个字没来得及指导书写,但在检查反馈时总算有了些许安慰,孩子们掌握的真不错,就连学困生马文静、宋建伟听写时全都写正确,我想,即使慢点儿,完成的任务少点,总比贪多嚼不烂有实效,渐渐地每课得教学目标简洁明了,切实可行,不再泛泛。
第二方面,薛老师谈到教学内容要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也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了,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薛老师无疑再告诉老师们,课堂不要满堂灌,抓住重难点,在有限的时间里精益求精,把最关键的知识挖掘即可,无需面面俱到,新课标也谈到小学生的作文更多些纪实的和想象的,无疑在课堂中更应该关注这一点,有些问题无需解决,留给孩子们自己去解决不一定是件坏事,已记不得在哪里看到过的一篇文章谈到,“做名懒老师,孩子必勤快。”现在看起来不无道理啊!
第三是教学环节要简化:“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却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勤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在自己的课堂上常犯这样的毛病,把原本简单的环节变得复杂,孩子们还毫无兴趣,有些问题的设计不得不说是画蛇添足。
第四方面是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当然简单实用学生乐学,教学方法更要灵活多样。这样不但能抓住孩子的思维,更能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五是教学媒介简单:“语文教学可以活力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薛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们身为一线的教师不得不觉醒,一节公开课准备了好多“花里花俏”的课件,课堂上声影俱齐,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无形中分散了,和文本产生了距离,心灵游离于文本之外,何谈走进,何谈共鸣,当然不是使用多媒体就弊大于利,而是要做到恰到好处,真正用这样的手段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最后一个方面是教学用语要简要:薛老师谈到“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我觉得这样的语言实属是一种享受,教师的课堂语言简洁又要精炼,可是课堂上我们又是怎样做?又是如何说的呢?一节课的导入如诗如画般,语言丰富不是错,但在课堂上“丰富”的显得有些多余,很多时候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也未必不好,在有些问题上一遍一遍的重复,一遍一遍的解释,啰里啰嗦一大堆,孩子们未必接受,也未必喜欢,想想我们的课堂,又有几人真正做到语言简要呢?这可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啊。
品读着薛老师的文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有待于提高的地方很多很多,今后在自己的课堂上会展开大练兵,常打常练,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相信苦练数日一定会“身强体壮”。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