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五年级数学最后一个学习内容是《铺地砖》。重点是教会学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创设给小明卧室地面铺地砖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和问题,算出所需地转的块数以及所需要的钱数。
小明卧室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5米和4米。
(1)用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
(2)如果要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那么铺满整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
(3)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用哪种地砖铺地面更省钱?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 我采用先让学生先看画面和题中条件,思考下面问题:
1.要想求需要多少块地砖,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需要什么条件?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
2.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交流,说出选择的方法:(以第一问题为例)
一.算术法:
1.先求出小明卧室的面积:5×4=20(平方米)=200000平方厘米
2.算每块砖的面积: 40×40=1600(平方厘米)
3.算出铺卧室需要的块数:200000÷1600=125(块)
4.计算花的钱数: 125×5=625(元)
二.用方程解答:
5米=500厘米 4米=400厘米
解:设至少需要边长为40厘米的地砖X块
40×40X=500×400
1600X=200000
X=125
125×5=625(元)
答:至少需要边长40厘米的地砖125块,需要625元。
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一样的,只是提醒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需要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三个问题,需要学生把两种地砖的块数和需要的钱数算出后比较,得出用哪种地砖更省钱。
用第一种地砖:6×4=24(平方米)=240000平方厘米
40×40=1600(平方厘米)
240000÷1600=150(块)
5×150=750(元)
用第二种地砖: 50×50=2500(平方厘米)
240000÷2500=96(块)
8×96=768(元)
比较:750元<768元,因此,用第一种地砖铺地面更省钱。
做这类题目时,提醒学生单位不统一时,要先化单位在进行计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还要注意在计算结果不是整数时,要采用“进一法”,得到整数结果,因为在实际买地砖铺地面时,商家不可能卖给你半块地砖,所以要多买一块。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觉得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遥远,而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可以亲自量一量、算一算。课后我让学生回家量一下自己住的房间长和宽,算出地面面积,然后算出要铺地砖的块数和需要的钱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更应该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