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人在画中游 画在人心留作文

2017-05-23 
人在画中游画在人心留——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有感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的艺术
 

 

人在画中游  画在人心留

——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有感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五六十匹马、驴、骡等牲畜,二十多艘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纳入统一而富有变化的画面中。它称得上是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教材简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篇略读课文,它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描绘得十分细腻、传神。另外,对于画面内容的描绘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本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尺寸大小、画面内容以及目前保存情况。后面几段主要介绍了画面的内容:先概括说画面的人物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场景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和画面内容的描绘,体现了这幅画的重要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这篇略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对照图画反复读文,并且一边读一遍思考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再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简介清明上河园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到“清明上河园”游览过。清明上河园是对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该园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水面12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各种宋式房屋400余间,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气势磅礴的宋代古建筑群。整个景区内芳草如茵,古音萦绕,钟鼓阵阵,形成一派“丝柳欲拂面,鳞波映银帆,酒旗随风展,车轿绵如链”的栩栩如生的古风神韵。

学习方法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亲自感受了“清明上河园”的古风神韵,亲眼目睹了宋代诸如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现场制作;亲眼目睹了荟集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斗鸡、斗狗等京都风情;还亲眼观看了目前定时表演的节目:包公迎宾、杨志卖刀、林冲怒打高衙内、燕青打擂、李师师艺会情公子、王员外招婿、宋式民俗婚礼、编钟乐舞、马术、气功绝活等;所以学习起课文来就轻松了许多。

我们学习交流主要围绕:第二自然段:主要让学生交流画中都有什么人物,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学习排比句的表现手法。第三自然段:主要让学生知道通过什么方法表现街市热闹的。继续学习排比句的表现手法。第四自然段:主要让学生体会小场景的具体生动的描绘与渲染的好处。

我们学习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抓关键词语与关键句的理解来进行。如,“形态各异、传神、作坊、名扬中外、悠闲”。另外,还让学生进行画面内容还原,进行模仿表演。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游记与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清明上河园游记

尹泉来

(2011年10月21日)

今天,我6:00点就起床了,因为我们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开封清明上河园秋游,这可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事情。

我们在学校集合后就坐上了大巴车,向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驶去。郑开大道两旁铺着红、黄、紫色的鲜艳菊毯,美丽极了。大巴车在郑开大道上走了两个多小时,总算到了清明上河园。在园门口,我看见了一面好长的旗子,上面写着:“清明上河园”五个大字。美丽的清明上河园,我们来了!

经过绿色通道,我们直接进入了清明上河园。园里面景色迷人,我们边走边看,马不停蹄地走了好远,来到了一个木偶戏台前面,在这里停了下来观看木偶戏。木偶戏演得惟妙惟肖,十分吸引人。看完木偶戏,我们来到当年王员外招女婿的地方。有人捡到了王员外女儿抛的绣球,成了王员外的“女婿”。

再往前走,我们又观看民俗绝活“吐火”和《水浒传》片断“梁山泊劫囚车”,是在东京夜市口表演的。当时,梁山泊好汉想救他们的兄弟,就在当年的东京夜市口劫了囚车,并和官兵打了一仗。最终,梁山泊的好汉胜利了,救出了囚犯。

在一座很高的五孔桥旁,我们观赏了珍稀菊花展览。现在正是开封第29届菊花展览,各式各样的菊花开得真漂亮,只是我们走得太匆忙,没顾上看看都是什么品种。

中午吃完饭,我们又登上了一座高塔,美丽的清明上河园风景尽收眼底。这座塔高31.99米,我们在塔顶俯视了整个清明上河园。

下午,我们观看了蹴鞠、斗鸡和马球节目。我发现蹴鞠和现在的足球很相似。观看完这么多精彩的节目,我们的秋游就接近了尾声。我们坐上大巴车,踏上了返乡之旅。

学习感受

这篇课文的学习,由于课前创设了学习情境,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乐于读,乐于交流。总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感觉——“人在画中游,画在人心留”哦!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