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孩子:
每次陪你去上外教课,妈妈都感慨很多。
Wencent老师第一次就接纳了你,认为你可以和他顺畅交流,才答应每周到他家里去上外教课程。短短几次课程,已让妈妈看到了你的飞速进步。本周课程结束,你对妈妈说:“遗憾,今天打破了记录。我竟然有三次在内心里先出现汉语再翻译成英语而后和老师交流的情况。”妈妈吃了一惊:“那你以往是怎么交流的?”“用英语的思维,英语的方式啊。”“什么是英语的思维?英语的方式?”“就是听到老师说英语就直接明白了老师表达的什么意思?不需要翻译成汉语。直接用英语的思维和方式和老师对话。”“这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境界吗?你已经做到了?什么时候做到的?”你扬了扬头:“我也不知道,反正现在我拥有了英语思维,所以上丽莎老师的课时,其他同学听不懂,丽莎老师总是让我给他们翻译成汉语帮助他们理解,我觉得这样不好,虽然他们那一会儿是听懂了,但不有助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和英文顺畅对话,丽莎老师应该像Wencent老师一样当同学们听不懂的时候用英语解释,直到大家听懂了为止,这是学习英语的最好、最快速的方法,老翻译成汉语,老师是省事儿了,但没帮助同学们养成用英语的思维学习的习惯。”丽莎是我们参加的另外一个外教班的老师,很活泼,很开朗,很善于交流,原本她不会说汉语,所以她的课堂上经常强调“no Chinese”,现在,她能听懂一些汉语,并在尝试着说一点点汉语,课堂上让同学们参进来一些汉语交流,我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变化适合大多数人,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你想,老听不懂,慢慢学习者就没兴趣了。丽莎老师这样安排也许有她的用意。但是妈妈知道,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学习阶段,所以,我们又找了新的老师来提升。
妈妈在想,和你一起学习的那几个孩子都是你的同学或朋友,只要咱们家在用的学习资料,不管是阅读材料还是听读材料,妈妈都非常大方地和他们分享,目的很明确,为你创造一个可以交流的有竞争力的良性圈子,现在看来,你的学习效果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原因在哪儿呢?当他们的妈妈看到你的进步,纷纷来找我交流,为什么做得这么好?我向他们讲述了你在家的学习安排,每天坚持练听力,哪怕只有短短的5分钟,每天坚持英文阅读,哪怕只有更短的两三分钟,每天坚持,每天坚持,天长日久,就看到效果了。阿姨们纷纷感叹:同样的学习资料摆在面前,有没有好好利用,坚持得好与不好,就是产生差别的根本所在啊。你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越发自信了,真为你高兴。孩子,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写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从你学英语的事实你已经深刻体会到了: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
现在,你已经拥有了一双“英语耳朵”,这学习能力和习惯将伴随你的一生,接下来的任务是练就一个厉害的“英语嘴巴”,当你用这两个工具去敲开英语学习的大门时,孩子,你的面前将打开更为广阔的世界。祝福你,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