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我呼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吧作文

2017-05-08 
我呼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吧在省优质课教师选拔过程中,以及到南乐县仓颉小学听评课时,我一再借用“义务教育
 

 

 

我呼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吧

在省优质课教师选拔过程中,以及到南乐县仓颉小学听评课时,我一再借用“义务教育课标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20页(“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53页)“交流平台”栏目中的一段话,呼吁同行们不要再大讲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内容,不要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或者是环境保护课了,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为了请大家都读读这段文字,现把这段话摘录如下:

“通过六年(鲁教版是五年)的学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让我们在各自小结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收获。可以交流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具备了哪些语文能力,掌握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酸甜苦辣,受到了哪些文学的、文化的、情感的熏陶;还可以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做出评价,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不知道看到这段话的同行们会作何感想,我实实在在地想了很多:这是教材编辑在小学生即将毕业时要求他们回顾、总结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有什么收获的一段话。这段话一定会让六年级(鲁教版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们按照教材要求学生进行总结交流,但这段话不一定会引起这些同行们对自己语文教学的反思——课程改革以来,我的语文教学教的是什么?是在一如既往地讲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是在自然而然地喊口号进行思想品德、环境保护说教,还是自认为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实际上干的却是煽情以哗众取宠要亮点的噱头活儿?

还有,这段话不是所有的小学语文同行都能看到、读到的。因为,有的同行从来都是执教一二年级,最高送到三年级。不具备整体把握教材的条件,没有统揽教材的习惯,不教毕业班,就很难看到这段话,再加上没有很好地研究课程标准……

怪不得有些中学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基础没打好,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学习,学习习惯不好……联系起来想象,我真的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我经常地、不断地讲,语文课不能教教材,要用教材教。一是因为叶圣陶先生讲过,二是我有我的理由。你看:教材的选文是可以换的(建国以来发行的教材可以作证),但永远不变的是要学到“语文知识”,要形成“语文能力”,要学会“学习方法”,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你再看:课改以来,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了十几套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西师大版、科教办、冀教版、鲁教版等),选文多数都不相同(名家名篇除外),如果只是教内容的话,学生的学习结果(语文知识水平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怎么统一到“课程标准”上来?

小学语文优美的选文,一定会对小学生起到“社会阅读”所具有的“文学的、文化的、情感的、历史的、科学的、环保的、做人的”熏陶作用,但选文的本质作用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借以教学的“例子”,是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用件”,学习写作方法的“样本”、“例文”。应该学习、积累哪些语文知识,训练、习得什么读书(写作)方法,如何顺序提升语文能力,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教(即利用一篇篇选文引领学生有序地学习语文知识,习得学习方法,形成终生受用的能力),而要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健康成长,则需要教师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道德人品,对学生日积月累地施加影响、熏陶,使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打好做人的基础。

我的话说得也许不能让人清楚明白,但我还是要大声呼吁: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