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当课堂偏离预设时 作文

2017-05-05 
相信每一个上公开课的老师对于自己的一节课一定是反复琢磨推敲,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设计,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

    相信每一个上公开课的老师对于自己的一节课一定是反复琢磨推敲,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设计,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都有着充分的预计。可是,有很多时候,上课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让课堂偏离我们精心策划的预设,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下面请大家看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认识分数

《认识分数》一课,教师在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等环节的操作,充分感知分数1/2之后,放手让学生把平均折成4份的正方形纸涂色,从而得出分数1/4,2/4,3/4,4/4。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踊跃的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教师也根据教学需要把孩子涂的1/4,2/4,3/4三个分数进行展示。

到4/4时,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很激动的等待着老师叫到自己。可是,非常遗憾的是,由于课前老师的预设估计到学生有可能会涂不出4/4,所以教师在这里也思维定式,直接拿出了自己课前准备的纸告诉孩子:“老师这里也有一张,是几分之几?”生齐声答到:“4/4”。而刚才高举自己做的和老师一样作品的孩子开始低下头,小声嘟囔着:“我做的也是那样。”并且开始不热心关注下面的活动了。

片段二:平移与旋转

《平移与旋转》一课,在感知完“平移与旋转”现象后,教师开始教学在方格纸上数几何图形。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把三角形一下子向下平移了8格,在试课过程中,孩子总是不能一下子说出正确的平移结果,所以教师把它作为一个难点来突破,结果在公开课上,全班孩子一下子就数出了“向下平移了8格”。这个时候,教师有些着急,反复的问五遍:“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直到有一个孩子说出“向下平移了9格”,教师才接下来按照预设接着引导:“究竟哪种答案对呢?小组合作研究一下。”

以上两个片段是两节很成功的公开课上发生的事情,我想,如果大家有反思习惯的话,相信在自己的课堂上也不难找出类似的状况,明明我们仔细设计好的环节,我们预计孩子可能答不出的问题,或者我们在“磨课”过程中不曾出现的问题,偏偏在公开课上就出现了,我们该怎么办?

通过反思,有两个小小的心得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1、充分相信孩子吧。

其实,当孩子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很难预料到他们会有着什么样的表现,有很多教师在经历了多次磨课时,把很多有可能出现的状况都一一做了准备,可是,对于几十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来说,我们所做的准备有时可能会是多余,或者用不上。我们不能为了展示自己的充分准备,而忽略孩子的发现。我想,如果我们上课前有一个充分相信孩子的心态,这样的失误可能就会很大程度的避免。

2、忘掉自己的详细“预设”。

当然,作课教师在公开课上可能会因为有些紧张,或者怕影响到整体设计,通常会希望把一些很小的细节在自己的掌握中完成。而且,课堂上的生成一旦偏离我们预设时,我们如果不按教案本上处理可能会有很多废话出现,所以,这个时候教师最常见的处理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你怎么说,怎么想,我都要由我的嘴说出我课前准备的经过n遍打磨的完美语言。可是,由于我们每一次上课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而且,课程标准也明确的帮我们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想为了更好的避免“课堂偏离预设”,我们就忘记我们教案本上每一步“教师该怎么说,学生会怎样说”的详细“预设”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