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课,美妙的诵,美好的心
——七三班优秀成长案例
2012.6.27 星期三 多云
【成长背景】
5月20日,我和孩子们走进了晨诵课,与黎明共起舞。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怎能不用笔、用心记录下这记忆的珍贵?
【时间】
2012年6月5号,星期二
【地点】
蜗牛居 (七三班教室)
【主题】
我们的晨诵课
【实录】
主持人(王园园):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的成长课由我来主持。我们和老师已在黎明共舞了三次,今天我们就谈谈自己在晨诵课中的喜乐吧。
薛佳欣(《感受》):
我记得第一次上晨诵课的时候,有的老师还来听课,还有校长先生。那天我们朗读的是“去寻找一盏灯”,校长们都看着我们。我们老师先起头,我们再开始读。当我们读到“静静地”卡了两三秒后才又开始顺畅地读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当着这么多的老师和校长一起朗读诗。那天的晨读课真紧张!
主持人:
是啊,紧张是我们大多人的感受。可是,因为紧张反而更让我们难忘。
李梦辉:
我也谈谈第一次上晨诵课的感受。上晨诵课的感觉真好,把我拉进了诗的海洋。让我学会了去欣赏诗,品味诗。原来,诗也是那么吸引人啊!我以后要背书,灵感来的时候,也要写写诗。诗可以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调节心情,诗可以在无聊的时候带来兴趣,诗可以把我们引向文学之路。话又说回来了,那天的晨诵课,让我十分紧张,每个细胞都收紧了,没有半分松动。
晨诵课让我爱上了诗!
主持人:
梦辉同学因为晨诵课爱上了诗歌,我们班又多了一位小诗人了。
王文艳:
我记得第一次上晨诵课时,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第二实验中学第一次上晨诵课。如果效果好的话,我们可以当“开山鼻祖”。
晨诵课上,老师显得更加亲切,经常喊我们为孩子们。那天我们朗诵的诗歌是《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老师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朗诵。老师还提问同学们,答案呢就在诗歌中。
我觉得第一次的晨诵课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有着诗歌朗诵形式的变化,老师的亲切语言更为晨诵课添了几分生机。不足的是我们在和老师打招呼时声音拖拉,死气沉沉;中间朗诵时老师暗示了好几次,我们都没会意。这次的晨诵课真让我大开眼界!
主持人:
文艳同学对新鲜事物总是那么乐此不疲。
崔文新(《第一节晨诵课——与黎明共舞》):
我还记得第一次的晨诵课 真是别具一格啊!我们的班还真是“历史第一班”呢!虽说之前只给薛书记发了邀请函,没想到竟来了那么多的老师。当时我的心不由得紧张起了。
带着充沛的精神,迎着明媚的阳光,随着一声“早上好,孩子们!”“早上好,老师!”第一节晨诵课正式开始。《向着明亮的那方》——金子美玲的一首诗,成了晨诵课的开场诗篇。接着我们读了顾城的《寻找一盏灯》,然后老师带领我们拓展延伸,发散我们的思维。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我竟忘了还有老师在听课,全身心投入到诗歌中,感受它们的魅力,与诗歌交朋友。最后,以一首《今天,我找到了一盏灯》自创诗歌结尾。
我觉得晨诵课的内容不能仅限于现代诗,我更喜欢古诗词。可以讲述诗人的平生,可以推测写诗的缘由,可以讨论诗词的情感,还可以依此类诗词引出同类的诗词,聆听古人的声音,放眼古人的生活。还可以是外国诗、国学经典、儿童诗等等。
如果晨诵课能在学校里“流行”起来,让朗朗的诵读声溢满校园,那该多好啊!
主持人:
文新同学不愧是我们的才女啊!见解和谈吐就是不凡!
赵彬涵:
我们班的第一节晨诵课,使我们成为开创第二实验中学晨诵课的历史人物。
晨诵课上,我们共读一首诗。老师问,我们答。虽然以前没有上过,但是师生配合得相当默契。在朗诵诗时,没有了以往上课的那样死气沉沉,同学们个个都读得铿锵有力,读出了坚定,读出了执着。晨诵课,它不像课堂,而像师生交流会。我们可以尽情的大胆的朗读,不再受束缚,没有拘束感。晨诵课,它使我明白诗的意义,提高了我对人生的追求,更使我明白人生的价值。晨诵课上,师生之间没有约束,像亲密的朋友,不像严肃的课堂上的师生。
主持人:
彬涵成小诗人了,这都是晨诵课惹的祸啊!晨诵课带给我们的都是喜都是乐,我们要和老师与黎明共舞,坚持到底!
【班主任点评】
晨诵课是5月20日起我与孩子们的心灵共享之课。听了孩子们对晨诵课的点滴感悟,我更坚定了与孩子们在黎明共舞的信心,更在内心处告诫自己一定要把晨诵课上得更美!
【反思】
今天的成长课是不是先小组交流后再发言?这样是不是能够让更多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让孩子们了解呢?毕竟晨诵课是一件新鲜的事物,难得孩子们又喜爱,相信他们有更多的观点要表达。发言的人数太少,面太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