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教师案例 《红薯的奥秘》作文

2017-05-03 
红薯的奥秘 一、学校及活动背景文化路一小地处行政区,被多所高校环绕相围,校园开阔、环境优美。现有48个教学
 

红薯的奥秘

 

一、学校及活动背景

文化路一小地处行政区,被多所高校环绕相围,校园开阔、环境优美。现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00余人,在职教师126人。全体教职工本着博学、严谨、求实的作风、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风气。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需求为起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成立了校田径队、舞蹈队、鼓号队、航模队、管乐团、科技活动小组、英语兴趣小组、美术活动小组、红领巾小记者站等多个课外文体活动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了广阔的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结合校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先后被评为郑州市文明学校、市教育管理先进单位、市家庭教育先进单位、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区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曾荣获性教杯银杯、铜杯。

二、课程的产生

我们学校在金水区的郊外有自己的劳动基地,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去挖红薯或种麦子。在去劳动基地时,教师不仅要安排时间还要借车,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可每次活动几乎都成了野炊,学生收获不大,这一直是困惑在教师脑中的一个问题。自从有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后,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劳动基地这一资源。

今年又要去劳动基地收获红薯了,学生问了很多问题:

生1:“老师,红薯长在树上吗?”

生2:“红薯长在地里嘛!你没见买的红薯上有泥。”

 生3:“老师,劳动基地的红薯多吗?甜不甜?”

生4:“老师,红薯怎么挖呀?”

生5:“怎么知道它就是红薯?”

“……”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好机会,可以以挖红薯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解决问题。于是,《红薯的奥秘》这一活动主题就诞生了。它的诞生来自学生的生活,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它的诞生是偶然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一直在思考中;是必然的,同时又是偶然的,因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前,我们一直没有意识到要搞这样的活动。

三、课程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对红薯及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还培养了对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多渠道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等能力。

2、增强学生质疑与探究的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研究解决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  2003年10月——11月初   确立研究课题《红薯的奥秘》

第二阶段 2003年11月初——11月中旬   挖红薯

在挖红薯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红薯,知道怎么挖红薯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在活动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

第三阶段 2003年11月中旬——12月底  研究红薯

这是对挖红薯的拓展,学生对在挖红薯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提炼,确立活动主题,进行探究。

第四阶段  2004年1月初    展示交流

交流形式: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展示图片、课件、表格、手抄报、实物等。

五、实施过程

活动一:挖红薯

活动二:研究红薯

1、帮助学生提炼主题

通过挖红薯学生又产生了很多混乱的、交叉的问题,如:

(1)、最大的红薯有多大?

(2)、红薯多长时间能烤熟?

(3)、我国是最早种植红薯的国家吗?

(4)、郑州市一天销售红薯多少斤?

(5)、红薯能不能被烤着?

(6)、红薯能和哪些植物生长在一起?

(7)、红薯能做成哪些食物?

(8)、红薯都生长在哪些地区?

(9)、为什么我们班挖的红薯的又大又好,一班、二班挖的红薯都坏了?

(10)、红薯在我国一年的产量是多少?

(11)、红薯的芯除了白色、红色,还有什么颜色?

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不能作为研究的问题全部纳入课程。回到学校后,在实践活动课上,有些问题当堂得到了解决。对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把研究价值不大的问题进行了合并;需要用高科技术研究的暂不探索;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教师与学生讨论、交流,共同确定了以下课题:

(1)、最大的红薯有多大?

(2)、郑州市一天销售红薯多少斤?

(3)、红薯能不能被烤着?

(4)、红薯能做成哪些食物?

(5)、与红薯有关的其它知识?

2、学生设计活动方案

(1)、确立活动小组:学生自由结合,按兴趣型或伙伴型进行分组,确定活动主题,确定活动人员。

分组情况,举例:

第三小组

研究内容:红薯能做成那些食品?

成    员:徐硕、陆翔天、胡盼盼、马琨阳、李彦超、宋振宇、沈阳阳

负 责 人: 徐硕

分    工: 徐硕、陆翔天、胡盼盼到九头崖超市;李彦超、宋振宇、沈阳阳到科迪量贩。(每小组第一个人为小组长)

研究形式:调查、记录、访问

第七小组

研究内容:最大的红薯有多大?

成    员:祝苑、程淑馨、李扬、李怡爽、陈飞  李雪、 负责人:祝苑

分     工:祝苑和程淑馨到关虎屯菜市场,李怡爽和陈飞到白庙菜市场,李雪到 陈寨菜市场,李扬到文博菜市场

研究形式 :访问、称重量、画样、上网查找

其余小组略

2)、确定研究方式:调查、访谈、搜集各种资料(文字、图片、网上、统计)

(3)、学生设计调查表如下   

调    查    表

                       第()小组

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人员

调查形式

调查结果

调查体会

(4)、活动时间:十一月初至十二月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机进行解决。

3、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各小组对选择确定的课题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共同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讨论等多种方式探索解决。例:

小组一:想了解与红薯有关的其它知识。

通过请教微机老师上网的方法,查找他们想知道的有关内容。在查找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学生通过询问家长、同学、给老师打电话进行解决。

小组二:郑州市一天销售红薯多少斤?

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方案到菜市场进行访问调查,经过计算得出结果。

(三)交流展示  

师:从十一月份到现在,我们进行了红薯的研究,经过这段时间同学们的自主探索,都哪些小组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请你们汇报一下。

合作小组一:与红薯有关的其它知识。

每位同学把搜集的有关红薯的资料办成了精美的手抄报,一一通过幻灯展示讲解给大家听。(后附相关资料)

小组负责人不仅向同学们推荐了几个网站: 搜狐、新浪、百度、商都信息港、网易,www.6778.com,还放映了他们做的生动形象的课件。

合作小组二:郑州市一天销售红薯多少斤?

    学生去菜市场调查红薯一天的销售量,遇到了种种困难,在商讨中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解决。

生1:我们在关虎屯菜市场共调查了五个摊点,他们一共卖1260斤,如果郑州市有50个菜市场,那么郑州一天销售6100斤。可见,郑州人比较喜欢吃红薯。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第一,有的组员不敢自己去问卖红薯的商人;第二,有的商人故意叼难我们;第三,有的组员没有按时集合。

师: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生1:我们规定五个人轮流着去问买红薯的人问题。他们刁难我们,我们还是很有礼貌很有耐心地询问他们,最终还是得到结果。

师:你们真有办法!

生1:前两个问题得到了解决,第三个问题还没得到解决,请大家帮忙。

师:这个小组是我们班到社会中进行调查的开创者,他们在学校集合时,其中有三个人没有按时到。原因是两个要上课,一个是为了个人私事,请大家讨论一下,在以后的调查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

生2:以大局为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生3:给老师请假不去上课外班。

生4:钱已经交过了,必须去上课,老师不补课的。

生5:那上完课以后,他们几个再组成一个小组去调查。

师:你们真是出谋划策的小军师!

合作小组三:为什么我们班挖的红薯又大又好,一班、二班挖的红薯都坏了?

学生代表宣读调查结果:“通过访问种红薯的叔叔我们才知道,在夏天的时候下了几场大雨,一班和二班地里的水多,把红薯泡坏了,红薯在旱地才能长得好。我们班和八班地里的水少,因为我们的地势高,水都流到一班和二班的地里了。我们又到田间通过不同位置的观察,发现确实是西高东低。”

(调查资料附后)

合作小组四:红薯能做成那些食品? 红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为什么我们的爷爷、奶奶不喜欢吃红薯?

本小组成员分成两个小组对“红薯能做成那些食品?”这一问题,到不同的两个超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活动表

                                   第(5)小组

红薯能做成地瓜干、粉条、凉粉、红薯面条、红薯丸子、红薯馒头、川薄蛋酥,主要成份:白砂糖、红薯面。甘薯脯:营养丰富、色泽诱人。甘薯果酱:以甘薯为文件,山楂为辅料,色、香、味、形均优。甘薯饮料:风味浓郁、清脆爽口。速冻蒸甘薯:目前世界上新兴的营养保健性冷冻产品。甘薯虾片:甘薯精白粉为原料,制成膨化度大的酥脆香虾片。油制低脂甘薯片:以鲜甘薯为原料,需要微波加热的制品,色香味俱佳。营养甘薯乳冰淇淋,甘薯FD营养粉。

活动

心得

我们从中知道了红薯能做成的食品很多。另外,小组一起出去活动,锻炼了我们的自理能力。在一起活动中,大家分工合作觉得很愉快。因为我们分工的很细,大家都齐心协力了,所以调查得很快。

遇到

问题

1、在活动中,食品很多,找与红薯有关的食品很难。

2、九头崖的工作人员不情愿让我们调查,催我们赶快离开。

想知道的问题

        红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为什么我们的爷爷、奶奶不喜欢吃红薯?

在调查中他们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红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为什么我们的爷爷、奶奶不喜欢吃红薯?”接着他们通过对本班同学进行家庭电话访问和对自家人用表调查的方式,得出了答案。调查结果如下:

           

                                  第(5)小组

我们打电话采访了8个家庭,共24人,40岁以上有两人都不喜欢吃红薯。用调查表调查了11人,其中40岁以上有4人,只有一人喜欢吃红薯。在这两次调查中,40岁以下的有28人。其中23人喜欢吃。  在4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有83%的人不喜欢吃红薯,因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以红薯为主食,吃得太多,胃酸,烧心。在4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大多数人喜欢吃红薯占81%,原因是因为吃起来很甜,煮、烤、蒸均可,营养价值很高。

活动

收获

 1、再有营养价值的东西,吃多了,就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危害。

 2、从调查中我们体会到了,爷爷、奶奶在年轻的时候,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

 3、我们现在的日子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我们要珍惜这幸福的这一切,好好学习。

遇到

问题

    自己的家人在被调查时,他们在回答时和生活中所说的不一样。有些同学用电话调查时,不知道记下回答的内容。

想知道的问题

    红薯在过去,是人们的主要食物,而现在为什么小麦是人们的主要食物,红薯却排在了第四?

生拿出小组成员集资买的“川脯蛋昭酥”、“地瓜干”招呼本组成员给其它小组的成员品尝。(学生争着品尝)

另一学生神秘地拿出一样食品,招呼同学们猜猜是什么食品。生让几个学生品尝自己亲手做的红薯窝窝头。

合作小组五:最大的红薯有多大?

这个小组的八个成员跟据各自回家的路线,又结合为了四个小合作组。他们对四个不同的菜市场进行了调查,有的小组采取了访问形式、有的小组采取了肉眼观察、有的采取了画样。其中李怡爽、陈飞在白庙菜市场进行访问,经过卖红薯阿姨的称秤,得出最大的红薯是五斤二两。他们又上网查资料,查到长沙一红薯重25公斤。学生代表把有关图文拷在了软盘上,通过电脑向同学们展示25公斤的红薯。

合作小组六:红薯能不能被烤着?红薯所含的各种营养成份占多少?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宣读调查结果。(相关调查表附后)

四、体会与问题

(一)体会

1、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以往学生去劳动基地劳动,教师投入精力大,学生在活动却中没有体验,没有收获,只有吃喝玩乐。当时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也没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只为活动而活动,学生失去了很多调查探究的机会。当我们把此活动纳入了课程,用课程的眼光重新认识并且认真实施,感觉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只要教师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就能捕捉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2、教师要相信孩子。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能小看了他们。教师只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就能在这个空间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如:调查郑州市一天销售红薯量的小组,针对有些同学不敢主动问话,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这一问题,他们讨论决定轮流去向销售者调查了解。

3、任何课程都有它的生成性。课程的生成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也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学习。如:有一小组的学生在去调查“郑州市一天销售红薯多少斤?”时,他们遇到了种种困难,当他们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时,也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红薯的奥秘》这一课题的产生来源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课程实施时,学生就开始在活动中学习。

(二)问题

1、学生在活动中的场所受到限制,社会提供的场所也不便于学生的调查访问。

例如:电脑还没有普及家庭,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必须有借书证;学生要进行访问时,社会单位不予配合。像卖红薯的商人故意刁难学生。因此,社会应给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

    2 、教师在活动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提高开发实施课程的能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