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授是我在浙师大培训时认识的,他个子高大挺拔,像一棵白杨树;国字脸上写着刚毅和不凡,温和中不失威严;嘴巴宽大,有些像毕福剑——毕姥爷,唯一不同的是他不像毕姥爷那样擅长调侃,他一张嘴总是语出惊人,道出些许与众不同的“歪”理论.
小题大做
我们常批评某个人总是小题大做,可是,在张教授看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小题大做,而且还要善于把小做大,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搞教育。
比如新学期开学老师都要去记学生的名字,这不算大事,有些老师能在一两天内把学生的姓名全部记下来,可有些老师一学期甚至一年下来还没记住学生的姓名,这是不是个问题呢?我们何不去探究一下原因,找一些方法和对策呢?如果自己能静下心来,那么这个小问题就是一个研究的课题。
他说自己曾经搞过一个课题研究----《吸烟的好处》,我们大笑,他说你们不要笑,我在研究后发现吸烟有十几种好处,这篇课题研究还发表在了CN刊物上,你们看,把小事做大是否也是一种收获和不同呢?为什么我们不学会逆向思维呢?我们大悟,教学中我们哪有那么多的大事情,每天琐碎的事情能做好不就是在做大事吗?
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我们常劝告别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这句话在张教授看来并不全对,比如,我们学洋思中学,学杜郎口中学,为什么到最后学什么都是四不像呢?奥妙在于当局者清,而旁观者迷啊!人家怎么设计怎么教授课程,心里很清楚,而我们只是在观花,怎么能清楚地探析到其中的缘由呢?所以,教法是无法复制和粘贴的,学无定法,教自然没有定法。
比如一个女人在大街上哭泣,我们会觉得这样没有必要,大肆评论一番,可是我们真能体会到人家心里的伤感和痛处呢?如果换成自己也未必有她做的好,所以,很多事我们未必会旁观者比当局者清楚太多,这就就要求我们不能乱下结论,妄自菲薄,因为了解不等于懂得!
无知 & 无耻
张教授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在某一方面不懂,我们可以说他无知,无知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但是,无耻就不同了,没有师德就是最大的无耻。很多人犯了错误会说自己是因为无知而犯错,其实,那不是无知而是无耻!
当然,我们都是老师,都学过教师法,教育法,都认为自己学的不错,其实在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一直在做着无耻的事情,而且做的乐此不疲。比如我们给学生贴标签,把学生分为差生,优生等;我们给不同的学生带不同颜色的红或绿领巾等;比如我们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侮辱和谩骂学生等;比如我们罚学生跪或站甚至殴打学生……. ,这些老师表现出来的做法比无知更可怕,那是无耻!张教授的这番话让我们目瞪口呆,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展示独特方能百花齐放
张教授在讲授教法课时批评学校搞行政,对教学搞一刀切,要求老师全部使用同一个教学模式,弄得像砖厂的砖头那样整齐,教学哪里有固定的模式,家里弟兄两个的教育方法有时也未必相同,所以,只有鼓励老师展示自己的独特,方能成就百花齐放。
这个老师性格活泼,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老师采用情景教学,带着学生多操练,多表达,多实践;这个老师性格内向,不善言语,那么她可以采用目标教学,让学生在规定的任务中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每个老师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教学和自己的进步,否则只是一盘自己也搞不懂、弄不清的散沙。
学校要鼓励老师搞教学研究,探索出适合老师自己的教学方法来,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搞统一化,如果一个大花园里开着一种颜色的花,那只是一朵花,如果开的是不同颜色的花,那就是春天了。
张教授的课虽然只有一天,但是他的这些“歪”理论却让我受益匪浅,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和境界,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用“歪”理论来扶正自己。
【此博文写于东北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