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遇到奇葩家长
周五下午,八年级举行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我们几个任课老师被分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协助班主任开家长会。
4点中,家长会正式开始了。各班的家长、学生们都坐到了教室里,如同和睦的一家人,开始了温馨的沟通之旅。
我与春玲站在四班的教室后面,本来可以欣赏一下这动人的场面,却听到从三班的门口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是谁?这样高一声低一声的在和班主任刘老师说话?不,那几乎就是吵架声!
我们循着这不和谐的声音走过去,原来是一个学生家长在前门和刘老师争吵。从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声中,我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4点左右的时候,家长会就要开始了,其他家长都走进教室坐下了,唯独这一位还站在走廊上剪指甲。班主任刘老师走到跟前问他:“请问你是谁的家长,请进教室吧,家长会马上就开始了。”可能是刘老师说话不够温柔吧,那位家长就说,老师对他说话不客气了。又说,你们平时对学生说话不客气就够了,现在对我们家长还这么不客气,我们家长犯什么错误了?刘老师就说,我怎么不客气了,我请你进教室,错了吗?
走到跟前的我们,赶紧和稀泥,对那位家长说,老师们说话有点直来直去,你千万别计较,赶快进去吧,家长会已经开始了。——多亏教室内是几个学生在主持家长会,否则,这位家长的行为就直接影响了家长会的进展。
谁知道,那位家长并不顺坡下驴,依旧一边剪着指甲,一边大声对我们说,你们说话有点直,别冲我们家长来。你们老师们轻轻松松的一个月几千块钱工资,我们呢?在家忙着干活还挣不了几个钱!你们说开家长会,那是你们的工作,凭什么我们就得赶紧过来,拿什么丢什么的!
原来,他在埋怨学校给他增加负担了,影响他挣钱了!好像老师们的工资是凭他们家长辛苦挣钱发放的一样,所以对于老师们挣“那样高”的工资他极度不满!其实,他根本不知道,他孩子班主任的工资不过才一千多块钱,还要起早贪黑,比他甚至还要辛苦!
我们实在不想和他争论下去——屋里还坐着家长和学生呢。刘老师已经无语,扭头进教室了。春玲还是和声对他说道,你开家长会主要是来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说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呢?你既然已经来了,赶紧进去吧。
可是,我们那位奇葩家长还是一边剪指甲一边对着说我们俩说,我剪指甲有错吗?在家里忙的顾不上,来开家长会了,我不得让女儿有个面子呀,我不得注意注意自己的形象啊?我这才知道,他的女儿在这个班里。不知道他的女儿看到父亲这个样子是什么感觉?他究竟是在给女儿长脸还是给女儿丢脸?
我忍住气,尽量平和地对他说“不是我要说你,老师们的工资不管多高,是让你出钱发放的吗?这样的话,是该你说的么?老师们是该做这样的工作,但是你作为家长难道没有了解、教育子女的义务吗?你该不该来与老师沟通一下,了解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你今天来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剪指甲的吗?不要关注了其他将自己主要的任务忘了!”最后我们还没忘了给他一个台阶:“快进教室吧,别再想其他了!”
我们俩也走开了。后来看到那个家长站在楼梯边张望着远处,他终是没有颜面再走进那个教室。他错过了与孩子约定的机会,错过了此刻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此次家长会的主题就是“陪伴·约定”。
这个事件让我思考到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家长?第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老师的工作以及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
首先,教师的工作不仅辛苦而且所得收入远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样夸张。老师们不仅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应付上级的各项检查。更重要的是每天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儿熄火那儿冒烟的,似乎永远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所以当教师的几乎没有脾气特别好的,说话似乎都不会轻言轻语,这是可以理解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但是这种说话方式,却会让外人产生误会。教师们经常要与家长打交道,如果用与学生说话的口气同家长说话,难免会让家长误解:孩子犯错误了,难道自己也犯错误了吗?因此,教师们要搞清楚自己说话的对象是谁,究竟是谁犯了错误?不应该将孩子的错误怪罪到家长头上——即使其中会有家长的成分。
其次,作为家长,老师辛苦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不要求你对老师感恩戴德,但是最起码的尊重是家长们应有的素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当孩子有了问题,也不可以推脱责任,要学会反思自己,不能光埋怨老师,或是老师太严厉了、或是老师太无能了、或是老师管理不到位了等等,老师不是神仙,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家长要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
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的成长而进行的。现在家校联系的活动确实不少,可能会耽误家长的一些时间,影响家长的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可以,家长们应该及时参加,这是在给你提供了解孩子的机会、提供与老师沟通的机会,家校结合好了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如果你实在抽不出时间,可以给老师打个电话说明原因,想来老师也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非要让你赶来不可。但是如果像上面那位家长一样认为教育学生都是老师的事情,对此心存不满,还有抵触情绪,这就是家长自己做的不到位了,我们可以素质不高,但是不可以不关注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