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架起学生与《穷人》读写结合“桥”作文

2017-04-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张田若教授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由此可见,读写结合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找到读写的最佳结合点。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在深入钻研教材后,我抓住了文中以下几个读写结合点,架起一座学生与《穷人》的读写结合“桥”,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从而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1.    补白练笔。当桑娜看到邻居西蒙已去,两个孩子还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时,“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简单的几句话,写出了桑娜抱回孩子的“毫不犹豫”,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让学生充分读课文,设计了“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她没有想——,没有想——,没有想——,也没有想——”的句式补充,具体感受桑娜的“毫不犹豫”。

     2.    仿写练笔。本课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习作教学中,我特意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实感。

     3.续写练笔。本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当一次中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续写故事《抱回孩子之后》,并且要把阅读课上学到的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迁移到文章中来。这次练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统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