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转向名师的背后作文

2017-03-31 
转向名师的背后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很多老师都会为自己寻找一个榜样,从课堂案例到教学风格,有意无意地要
 

转向名师的背后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很多老师都会为自己寻找一个榜样,从课堂案例到教学风格,有意无意地要去模仿,甚至拜其为师,渴望得到真传,但却少有人达到或超越名师的高度。这次作为河南省成长力教师的评委,应邀主持颁奖大会,其中有一个环节,负责介绍全国语文名师余映潮并点评余映潮老师的报告。对于余映潮老师,我一直非常尊敬,知道他是全国知名的中学语文教学专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或许是学科领域的不同,除去这些让人无比仰慕的荣誉和光环,我似乎也说不出太多的东西。

为了更好的解读余老师的教育思想,我专门找来了余老师的成长故事,开始转向名师的背后,去除荣誉和光环的遮蔽,在生命深处寻找名师真正的核心成长力。果然,这次对余老师成长故事的解读让我震撼不已。尤其是余老师成长故事中的一组数据:19岁开始下乡,在乡下艰苦的环境中生活了14年,一只未曾间断的读书、随笔、思考让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34岁开始走上语文教研员的岗位,35岁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到今天为止已经发表了1300多篇文章。十多年来,他的文章几乎月月见诸于国家级期刊;50岁开始走向展示课堂教学艺术的讲台,从小学课堂到中学舞台,到选课到点课……可以说,在中学语文界,余老师是一个传奇。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搜集到的余老师在2006年10月份的一份工作清单:

1、完成唐山师范大学王相文老师的3万字的约稿 

2、完成《语文周报》刘宗芳的约稿 

3、完成《新语文活页》的体例策划 

4、完成《语文周报》关于作文稿件的“写作要求”

5、完成上海方略公司“非文学作品教学”讲授方案的策划

6、2006年荆州市中考语文评价报告的修改

7、荆州市初中语文第四届说课会的细节性的准备工作

8、催交2007年荆州市中考语文《学在荆州》稿件

9、完成自己在2007年荆州市中考语文《学在荆州》中的写作内容

10、催交并上交省中语会论文

11、高中语文第三册的课文《近体诗二首》第三次重新备课

12、重新写作讲稿《无限的创意,精巧的细节》并制作演示文稿

……像这样的工作有一个月内有20件之多。这只是余老师日常生活的一个细节。我终于知道了余老师成为名师的原因。成功最初可能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不同于大多数人生活方式的选择。试问今天的我们,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对教育对教学这样的坚定、执着、痴迷呢?

这中间,寂寞是一定,孤独是一定的,但成长也是一定的。从余老师丰硕的成果和在中语届的口碑,我们知道人格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最终带来了余老师课堂的魅力。这次会议期间和余老师交谈,感觉最深的就是余老师身为“名师”,却是如此的谦卑,没有丝毫的大牌,互动交流时,每次回答老师们的问题都要起身站立,一个小小的细节折射出的却是余老师的精神高度。

西部有西部的忧伤,东部有东部的无奈,你所要的净土,只在你打扫过的庭院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救你,上帝只救“自救”的人。当许多老师还在抱怨应试的压力,还在埋怨环境的恶劣,余老师的生命传奇已经给出了答案。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你心怀梦想,行有坚持,每一个老师都可以走向优秀,甚至卓越。

名师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当我们透过荣誉和光环转向名师的背后才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隐含着太多的内容。当职业上升为事业,当事业融入我们的生命,这生命便有了颜色和滋味。把职业、生活、生命完全打通,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也便成了一种可能。余映潮老师和我们分享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人生的智慧。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一个有着自己坚定信仰的人,一定是成就大事的人。我们知道幸福不仅在最终的结局,更在漫长的追求过程中。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