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小奖励,大学问作文

2017-03-2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西1971年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对所有学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西1971年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德西把他们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每解答完一道智力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尽管受奖励的那一组学生在有奖励时十分努力地解题,但在自由活动时却只有少数人继续答题;没有奖励的那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对没有解完的智力题继续怀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受到奖励的那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减少,而没有奖励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比有奖励刺激的学生更加浓厚。

德西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发现, 很多人看重的是“内在的成功感”,而不是“外在附加奖励”。当他们从事有内在兴趣的工作而取得好成绩时, 会体验到由衷的满足感。如果他们此时受到“外在附加奖励”, 常常起到反作用,使兴趣减少。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德西效应”。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乐翻了天,使得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就得到越多的奖励,他每次都根据孩子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不干了:“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这位老人成功地运用了“德西效应”,使孩子把吵闹的兴趣转移到了奖励上来,降低了孩子吵闹的兴趣。

    德西效应说明,在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反而会弄巧成拙。是啊,孩子把所有的兴趣都集中在了奖励上,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和对重要目标的追求,这是很可怕的。所以,家长朋友要当心家庭奖励中的“德西效应”,要注重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内在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可靠最持久的学习动力。

    建议家庭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孩子进步了,家长由内与外自然流露的惊喜与自豪会让孩子感觉到进步的快乐。家长一个激动的眼神,一句热情的话语,都会让孩子信心倍增。其次,家长还要帮助孩子体验学习过程本身的精神愉悦,可以对孩子说:“今天,你虽然很累,但是你的大脑得到了锻炼,知识得到了增长。开动脑筋取得成功后的感觉是很好的!你肯定体会到了!”另外,家长不仅要重视奖励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奖励学习的过程,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真的努力了,即便暂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家长也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与鼓励,告诉孩子:“你很了不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样坚持做下去的!”如果孩子某些方面已经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家长就要适度地鼓励,如:“我知道你在努力,改变自己不是容易的事情。每天一个小目标,最重要的是把今天的目标完成!”  

    奖励的给予蕴含着大学问,适时适度的奖励真的不容易做到,它里面既包含有科学的规律,更充满艺术的魅力,愿我们的家庭奖励使孩子更多地体验到进步和成长的快乐。 小奖励,大学问作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