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幼儿教育中的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我是桃子班黄卡小朋友牛致阳的爸爸。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就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进行交流,感谢实验幼儿园的领导和各位老师提供的交流平台和付出的劳动。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担负着各自的责任,大家有着相同的目标,就是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引导,铺好路。在幼儿教育方面各位老师都是专家,作为家长,我们大多数都是初为人父母,自我感觉是外行。因此,多数家长都是怀着一种崇敬甚至是崇拜的心情把孩子托付给幼儿园,希望孩子能从老师那里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健康成长。阳阳在蒙氏班学习1年半来,在几位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我们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生活技能,养成了一些对孩子可能是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感觉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和培育。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家长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经验,丰富了我们的教育观念。事实上,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多数家长把自己的位置定位在辅助、配合教育上,虽然每一位家长都没有忽视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但是在心理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自信,比如孩子回家写作业,数字8写几行呢?要问老师,老师要说写3行,那么写2行是绝对不允许的,写4行也是不合适的,只能写3行。这种理解可能过于呆板,仔细想想自己也觉得可笑,但是这正是对老师的过分信任和对自己的过分不信任所致。这种不自信使得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失去了很多应有的思考,淡化了责任,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我也不例外,我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绝对不是我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有什么经验,这方面很多家长比我做的要好得多,我只是作为一名普通家长应幼儿园邀请就父亲在孩子教育中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有正确的方面能够使大家有所启发,我将深感荣幸,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帮助。
爸爸和妈妈对孩子来说谁更重要?
首先,我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爸爸和妈妈对孩子来说谁更重要?其实,我和在坐的各位妈妈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妈妈更重要。因为妈妈带孩子的时间更多,对孩子的照顾更细心,更周到,更辛苦。这里绝对没有讨好各位女士的意思,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我想替男同胞们声明一点,那就是我们当爸爸的对孩子的爱即使不比妈妈们多一分,但是也不比妈妈们少一分。也许男同志不够细心,不善表达,或者是爸爸比妈妈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更加不自信,使得多数家庭带孩子的责任首当其冲落在了妈妈身上,这好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但传统观念如此,就是我们当爸爸妈妈的自身,恐怕也有这种想法。反正在我们家,我觉得还是我夫人带孩子的时间更多一些,孩子的吃穿拉撒,看病打针等等,不能说是孩子妈妈一手操持的,但是孩子妈妈尽的心最多。这也正是大多数孩子对妈妈更加依恋的原因。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能看到类似的一幕:爸爸外出归来,一身疲惫,回来后抱起年幼的孩子想亲热一下,不知怎么的把孩子弄哭了,妈妈一边埋怨一边把孩子接过去。这样的场景显示出中国传统观念上的家庭定位:男人养家挣钱,女人操持家务。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父亲在幼儿教育中的缺位问题。在当今时代,我们很难说女人就比男人挣钱少,那么为什么在带孩子方面,女人就应该比男人付出更多呢?我看到一个资料,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可见,男人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位现象。在我的观察中,带孩子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妈妈的参与度远远高于爸爸。今天啊,能来参加这个活动的爸爸,包括我,都是好爸爸。
现在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 爸爸和妈妈对孩子来说谁更重要?专家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比如父亲比母亲更理解孩子,对孩子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更理性,要求更严格,方法更适宜,更有利孩子的发展。父亲对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事实上,父爱对宝宝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亲综合症"。有人比喻母亲是蜂蜜水,养育了孩子,父亲是补钙,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缺少父爱比缺钙更严重。
以上是我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实际上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和我夫人的态度并不一致,因此也产生过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仔细想一想,有分歧是一件好事情,一是说明父母两个人都在关心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总比一方不管不问,全推给对方要好的多。二是说明两个人的看法肯定比一个人的全面,通过争论最起码能够避免比较明显的错误。第三点好处就是父母双方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了威信。如果孩子有了什么问题,我就说:“去找你妈妈去。”那么久而久之,在他心里就会有种潜意识:有了问题只能问妈妈,妈妈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这个爸爸的存在就显得可有可无了。还有一个例子,有时候我在单位值班、或者出差了,临走的时候我问阳阳:“爸爸不在家,阳阳和妈妈怎么办?”阳阳小胸脯一挺回答我:“爸爸你放心,妈妈胆小,我保护妈妈,我是男子汉!”其实阳阳胆子很小,但是从他的表现中可以发现他的性别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男子汉的称谓使他感觉到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和勇气。这正是平常父亲和孩子交往中带给孩子的影响。因为在他的意识中爸爸永远都是他和妈妈的保护者,爸爸是男子汉,他也是男子汉。
洪战辉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对社会负有责任,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对家庭、对孩子承担有责任。作为父亲,我们都在社会生活中有着自己的事业追求。总的来说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成功了,二是没有成功。成功了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这种成功是以牺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换来的,是对孩子的教育缺位为代价的,那么我觉得应该好好掂量掂量,事业的成功与孩子教育的成功哪一个更重要。这里我不否认事业对男人的重要性,甚至比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更重要,那么孩子呢?说他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并不过分。如果我们事业成功了,那么我们应当关心对孩子的培养,否则孩子培养失败了,事业的成功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事业没有成功,那么我们更应当关心对孩子的培养,否则事业没有成功,孩子培养又失败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我之所以这样说,是想和各位身为父亲的家长向孩子的妈妈们表个态,我们会和你们一起承担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
父亲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我想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父亲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我们现在都明白了作为家长,父母亲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都承担着相同的责任。那么,作为父亲,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件事情,陪他玩。去年元旦,我们一些孩子家长举行了一个新年晚会,有一个节目就是把每一个孩子都请到台上,让他当众表态爸爸妈妈当中他更喜欢谁?多数孩子会说爸爸妈妈都喜欢,在只能选择一个的时候,多数孩子选择了妈妈,而我很高兴听到阳阳说最喜欢爸爸,他的理由是爸爸经常和他一起玩。因此,千万不要忽视孩子对玩的需求,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思维、想象、组织、协调和交往的能力,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能够满足情绪的需要等等。在孩子缺乏小朋友玩伴的时候,谁是他最理想的玩伴?回答正确,是爸爸。比如阳阳想玩打仗游戏的时候,绝对不会选择妈妈的。因此,我们当父亲的,只要有时间,即使没有时间也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带孩子玩。实在没有时间也要告诉孩子自己正在忙,和孩子协商好下次陪他玩的时间,而且不能食言。有资料统计,陪孩子做各类活动的父亲占70%,而母亲只占4%。因此,在坐的妈妈不要抱怨当爸爸的只顾和孩子一起玩,不肯分担家务,家务是要分担,但是陪孩子一起玩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活动。
第二件事情,陪他说话,讲故事。阳阳有个特点,就是在家里特别喜欢说话,唧唧喳喳总是说个不停,问这问那,这可能是孩子们共有的特点吧。陪孩子说话应该是丰富孩子知识的好机会。比如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或者出去散步的时候,如果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就会一路上给孩子讲能够看到的各种事物。比如为什么木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头会沉到水里?是石头的比重大。什么是比重?钢铁的比重比石头还大,为什么造成的军舰和轮船也可以在水面上航行?是浮力,什么是浮力?等等。比如春天来了,树叶变绿了,什么时间树叶会变黄?一年四季有什么特点?等等。再比如冬天来了,树叶落了,为什么万年青树叶不落?植物的习性和特点不同。为什么路边有一棵法国梧桐树上有几簇树叶不落呢?仔细观察下,原来那几簇树叶旁边有个路灯,发出的光和热改变了树叶存在的小环境,树叶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等等。生活中这样的科普教育的机会太多了,可以趁这样的机会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引导孩子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每当给他讲这些的时候,阳阳都很专注,也很安静,好象有一种:啊,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阳阳也不例外,经常在睡觉前让我给讲故事。不客气的说,我讲的故事涉及面很广,还算比较吸引人,所以只要我在,阳阳是不会让他妈妈讲故事的。平常儿子是和他妈妈睡的,但是一说要讲故事,他就毫不犹豫钻进我的被窝。每当和儿子并排躺在被窝里给他讲故事的时候,其实我自己也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有时候阳阳会莫名其妙地说:“我好幸福啊。”我就感觉很奇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说出这么抽象的问题,我就问他什么是幸福:他的解释还真不错,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玩,我好幸福啊。这说明小孩子的情感是很完整的,理解力也是相当强的。
第三件事情,就是能够公平合理地处理孩子的事情。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赞赏教育要恰如其分。曾经有人提出要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大加赞赏,比如经常说:孩子,你真棒。对小孩子来说,适当的赞赏和奖励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进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更加努力等等,我们的体会都很多。但是我在一本书里看到另外一个观点,就是表扬也不可过分。过多的表扬会使得孩子不珍惜荣誉,不肯负责,难以承受挫折以及对批评的抵制等等不良影响。因此,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度,而且还要给他分析判断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其次,对孩子的错误要有耐心,批评的方法要适当。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看来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做出了明确分工,父亲责无旁贷。还有一句古话是严夫慈母,看来古人对父亲和母亲在孩子面前的角色分工也进行了明确,父亲很不幸地又唱起了黑脸。既然父亲必须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进行批评和惩罚,但是究竟该怎么做呢?古人说棍棒之下出孝子。现在的家庭别说棍棒了,举举巴掌就会翻天。既然打不得,那么只好做回君子,动口不动手了。孩子犯了错误,必须给孩子指出来,让孩子能够在态度上承认自己的错误,教育孩子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时候孩子会撒泼,遇见这样的时候我也会束手无策,任由孩子妈妈去哄他。但是事情过去以后,我还会在适当时候再次严肃地告戒他,犯了错误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本身之外,不承认错误又是另外一种错误。
怎样当一个称职的好爸爸?
最后一个问题:怎样当一个称职的好爸爸?说到这里我感觉有点脸红,因为我自认距离好爸爸的标准差距还很远。虽然我还称不上是一个好爸爸,但是我还是想当好爸爸的,因此下面的一点东西并不是我的经验,而仅仅是一点点思考。
一是要真心去爱孩子。有人会反对我的话,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啊,谁还能假爱自己的孩子吗?那么请听我分析一下。当孩子当众犯错让你感觉到脸面无光的时候,当时的生气是为孩子的错误呢还是自己的脸面呢?我们不会否认自己对孩子的爱,但是能否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从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前提来处理事情。真心爱孩子,那么就要愿意为孩子的成长做出牺牲。比如金钱、时间、精力、甚至脸面和尊严。如果这些都能做到了,那么距离好爸爸的标准就不远了。
二是要做好爸爸首先要做好男人。父亲是孩子的榜样,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到孩子,而良好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也能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虽然咱还不算是一个好男人,不过咱有成为好男人的愿望和潜力,在家人和孩子的支持下,咱就努力改造吧。
三是要当一个好学的人。孩子永远有无数“为什么”等着你来给他解答,没有办法,要想做一个好爸爸,就必须不厌其烦地将这些为什么认真地找出答案,耐心地讲给他。想成为问不倒的“万事通”可能是一种奢望,但是如果想保住爸爸的权威,我们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比如给孩子买的各种图书,自己要先看一看,平常有时间看看儿童类的科普读物,以备不时之需,在这些过程中,自己也丰富了知识,学到了不少东西。
四是要有耐心、细心。这一点要向妈妈们学习。说实话,带孩子有开心的时候,也有厌倦的时候,要所有的男人都能保持耐心实在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因此,当失去耐心的时候,我就常常告戒自己,要耐心点,再耐心点。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很抱歉占用这么多时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