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答孙老师《教学相长 教师永远的主旋律》问作文

2017-03-21 
孙老师:您好!看了您的稿子,我非常高兴。现在您要我评价,我想借用古人的一句话——“当刮目相看”,来表达我对您的
 

 

孙老师:

       您好!

       看了您的稿子,我非常高兴。现在您要我评价,我想借用古人的一句话——“当刮目相看”,来表达我对您的由衷地称赞。

       文章的布局是合理的,语言是流畅的。你看写作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是心声的流淌,只要是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读到的、感悟的如实地记录下来,就是好随笔;提出正确的观点(譬如您的《教学相长》),再运用自己读过的经典,亲身经历的的实际事例来论证,就是很好的论文。

       附件是我拜读、修改过的稿子,红色字是我认为应该删去的,括号里的是我添加的,个别地方做了语序的调整,结构和主要内容基本没动,因为不需要动。

       再次肯定地告诉您,写得很好!很棒!

       希望坚持下去

       祝

读书教学幸福快乐

                                              濮阳王庆华

王老师您好:

   不论以前发多少牢骚,我始终没有停下努力追求的脚步。我现在才知道发牢骚是没用的,只要想提高,只有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才是最实在的。这是我最近读书写随笔的一点体会,再麻烦您看看,我是否比以前有进步了。

     教学相长 教师永远的主旋律

      范县陆集乡中心小学   孙海华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大家不陌生,也都理解它的意思。为了站好祖国的讲台,成为一名有“源头活水的教师”,是需要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我们的新教改实验六年来一直呼吁“有源头活水型教师”。这样的教师该如何造就呢?李镇西老师说“新教改实验致力于造就反思型教师,写作便是反思形式之一。在这里,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应该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反思)是它的灵魂,任何教育者都应该同时又是反思者。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不停地写教育日记或随笔,是教育反思很重要也很有效的途径……

这一段话很清楚的说明了一位具有源头活水的教师造(成)就的方法。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

       以前,我是一位凭热情、努力工作的人,也是一位只知走路不知抬头看路的人。凭着努力加蛮干工作了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来,教材的改编,学生的需求提高,使得我的工作压力逐年加大,感觉以至于有些不能胜任了。正当作难之际,教研赛考评工程启动了,各级培训工作的开始了。这些工作的开展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于是我开始了学习的征程。

    要学习必须有时间做后盾(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每天清晨5:00--8:00,是他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李镇西老师每天的教育日记和随笔决不拖到第二天,二十年如一日;魏书生每天日记坚持了三十五年,造就了今天的教育家。因此,我不为自己成为什么家,只为自己成为一为有源头活水的教师,经过(有)专家的多次引领和自己的不懈的摸索,我逐渐形成了自己(规律的学习)利用的时间。也学着他们每天早晨保证一个小时的写生活随笔、感悟、反思的时间。我有个早醒的习惯,每天凌晨4:00—5:00从梦中醒来,我就利用这个时间做这些事情。

    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也是我的朗读时间。有时阅读时间没读过瘾,我抽(还要挤)时间还得补回来。

    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和课间活动时间读书、写随笔是我这两年来坚持的做法。只要是工作时间,我一般不离开教室的,教室就是我的书房和办公室。我还利用其他可利用的时间如睡觉前、午休时、星期天、假期等,见缝插针读书,其中的乐趣真是无法形容的。

我读黑柳彻子、卡尔·威特、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高万祥、窦桂梅,也读苏轼、李清照、柳永,还读曹文轩、沈石溪、姜戎杨志军等。只要我接触到的,我都会一睹风采,享受那最高境界的美。

我不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读书,我还养成了勤动笔的习惯,我养成了写随笔、记日记的习惯,学生接受知识情况、课堂教学反思、生活感悟,我都随时记下来。这样我坚持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了,随笔大概有二十多万字了吧。哪方面的都有,因打字速度太慢,无法与大家交流,这是我力不从心的地方。读书、写随笔不但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让我养成了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我从素质上真正提高了。

首先是教课能力的提高。现在我教课轻松了,我达到了用教材的“教”而不再“教”教材。我把课外书灵活的(地)引进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伴随)我读书能力,接受信息能力的提高伴随而来的则是处理教材的恰当。学生能力的提高带来的则是课堂的轻松。写反思使我尽快的(地)得到学生的反馈,让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与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这是最重要的。这些使我越来越能把握课堂的节奏,我可追随(根据)着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上课的节拍,这是我以前压力的根子。现在利用这个方式得到了解决,我庆幸自己找到了解决的好办法。

第二、班级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良好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小学教师应怀着使命感去做。要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的不容易,我常被这些困住,写字不认真、日记不写、课文不背诵等。这些事情如果只靠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无论如何也不行的。农村的家长大多不管孩子学习,只靠老师一人,简直真是天方夜谭。如果任其发展,又觉得是自己的罪过,“教不严、师之惰”嘛。窦桂梅老师说:“我们每天具体的课堂注意学生是不够的,应全方位的考虑参与的效果与质量,并为实现这一效果与质量,对于一些细小的环节也应当作出周密的安排和部署。”魏书生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于是我制定了相应管理措施。如写作业这一项,我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检查。分好组,每天每组两个学生检查作业,记录下检查作业的情况。一周一总结。谁的作业做不完或质量不过关,检查作业的同学负责盯着他,如果不思悔改,最后交给老师。这样每个学生都在监督之内,每个学生都参与日常事务管理。一周之内不但学生作业上的坏毛病一扫而光,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我也从繁重的作业检查中得以解脱,是一举三得。

第三、我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得以改善,写作能力、反思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信心增强了,心态端正了,同时也完善了我的人格。每当我进入写随笔状态时,发生的那些事情便自然而然的在脑海一一闪现,我便不假思索的记下来,这是我写作能力、记忆力提高的体现。

     我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不善于在公共场合发言。每当在公共场合发言,我都是(因)紧张的(而)中断(使)思路(中断),不论准备的多么充分,(就是)一点也想不起来。读书写随笔增强了我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增强,让我在公共场合发言有了底气。思维能力的改善使我应变能力、教育机智随之而来。这一系列的能力的提高更加坚定了我的求知欲望。我希望得到名师、专家的指点,我把每次公共场合的发言当做锻炼、学习的机会,(摒)弃去了对自己的评价、自卑的心理,于是我形成了正确的心态。

     心态端正了,心情随即舒畅了,每天都生活希望之中,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这样的生活让我受益匪浅。以前的工作中、生活中总有一些困难伴随着我,我的性格中仿佛就有怨天尤人的根。我每天被这(一)些(琐)事扰乱的心事重重,情绪特坏,好发脾气。自从写随笔以来,胸中的不良情绪得到尽情释放,加上读书拓宽了我的生活阅历(眼界),提高了对人生的认识,心胸自然变得开阔了。生活中(的)零星不快不再放在心上。以前做的错事不断让自己悔悟,完善了对事情的认识。有时只为读书工作而忙,一切外来因素被抛到九霄云外,根本进不到脑中去,心中便是无法打扰的宁静了,这样更有利于我的提高。

更令我欣慰的是,我的提高促进了学生们的进步,学生的需求促进我的努力学习读书,形成了教学相长。我读书写随笔为的是让自己学会写东西,同时能更好的指导学生们写作文。我写文章需要积累知识,我就要求学生积累知识。每当我在写作或阅读方面有了感悟,我首先告诉学生怎么做;遇到应注意的问题时,我就及时告知学生应该避免。比如读书方法上:以前读书,我总是贪多图快,走马灯似的。每到用时却是若知若无的感觉,根本没有运用的能力。《毛泽东传记》中说,曾经有一本小书,毛泽东读了十八遍,几乎背下来。吴(武)凤霞老师在《阅读,成就鲜活的专业生命》一文中写到:“平面阅读固然重要,但他只能帮助老师们积累同一阶层的知识,是同一知识平面上的量的积累,这种积累只能在同一平面上延伸你的视野,而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你的认识,完成由量到质的变化和飞跃。”读《每一个具有成长力的教师》报道,我才知道教师要成为专家型教师,“不但离不开书,而且还要有几本看家的书,这些书读到烂熟于心,如同己出”。我才知道我的这种近乎“半滩焕(瘫痪)”的读书方式(高万祥命名)对于提高我自身的素质是不会有多大帮助的,我要想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有一块自己的领地,必须啃透透几本书,内化、吸收他们、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时我自然地想到了学生,他们读书也得避免我的毛病,不能贪多图快。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得有读透、烂熟于心的书,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书读透,达到正常的技能发展的需要。于是,二年级里我指导孩子们读《爱的教育》,三年级为了写作文的需要又读了这本书,并且让孩子们自己多次读这本书。我又给孩子们推荐了《鲁宾逊漂流记》,指导孩子们读。我指导他们三年级读、四年级还读、五六年级还读,不同的年级在读的要求上侧重不同,达到学生内化吸收的目的。

    此外,还有阅读能力的培养,积累知识也是这样的。当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才知道不要让孩子们的大脑成为知识堆积的仓库。积累知识不是目的运用才是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让知识成为获取知识的工具,达到发展思维的最终目的”。于是,我又开始思考达到这样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不断的读书、写随笔的过程中,我悟出来了。大声的朗读,多次的读加强思考与记忆,不断地写日记是运用积累的知识,这两反(方)面综合这(着)每天坚持下去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于是,我告诉学生写日记,每天大声朗读的好处,:(这是)甚至对他的一生获取知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能力。然后严格要求他们,努力朝着最利于他们发展的方向指导。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与孩子共同学习进步的例子。我很感谢这些孩子,是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愿望激励我读书、学习;我更加感谢教研赛考评工程,给我指明了提高的方向。

为了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我如饥似渴的学习着,我的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每日的变化,学生学习我也提高,真实的教学相长。

    从这些感悟(实践)中,我深深的感悟到,:教学相长,应该是教师们永远的主旋律,。没有老师思维的继续,孩子们学的则是静止的东西!只有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

为了站好祖国(的)讲台,我将坚持做下去,做一位具有源头活水的教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