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绘本《阿文的小毯子》后,儿子就喜欢上了阿文,因为他觉得阿文就是自己,所不同的是,阿文喜欢黄毯子,而他喜欢黄猴子(一个小布玩具)。这一切非常不符合逻辑,但他就是坚持阿文就是自己。
我问他阿文什么时候带着黄毯子?
“上下楼、在家里、在外面”儿子说:“任何时候”。
我问他你什么时候带着自己的黄猴子?
“上下学、在家里、在外面”儿子说“任何时候”。
我问他阿文的小毯子吃什么呢?
“橘子汁、葡萄汁、巧克力、牛奶、冰激凌、花生酱、苹果酱、蛋糕”儿子说“阿文喜欢的,小毯子都喜欢。”
我问他黄猴子喜欢吃什么呢?
“香肠、苹果、牛奶、花生、馒头片、饼干、面包”儿子说“我喜欢吃什么,它就喜欢吃什么。”
我又问他阿文的爸爸妈妈喜欢阿文带着小毯子吗?
“不喜欢,他们要把小毯子丢掉,因为他们觉得小毯子又破又脏了。”
“你不觉得他的毯子很脏吗?”我忍不住的问道。
“因为你喜欢他就不会觉得它脏了”他坚持这一观点。
“但妈妈觉得毯子很脏啊!”
“妈妈,我上次没有洗脸的时候脸上很脏,但妈妈还是亲了我一下,你为什么不嫌我脏呢?妈妈爱我,所以怎么都爱呀!”
是呀,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就爱上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所有的缺点,也成了完美了的优点了,就如阿文对毯子的爱,没有挑剔没有偏见,有的只是接纳和喜欢。
“你觉得阿文的妈妈爸爸做的好吗?”我再一次问儿子。
“不好,因为他们想让阿文把毯子扔掉。他们编故事骗阿文还把阿文的毯子泡在酸醋里让其难闻,但是阿文就是不扔掉毯子。”儿子看了我一眼,继续说“我也不会扔掉我的黄猴子的。”
“妈妈阻止过你带黄猴子去学校吗?”
“没有呀!妈妈说黄猴子是我的好朋友,可以看着我干什么,可以回家向妈妈回报。”
“那你觉得阿文的爸爸妈妈爱阿文吗?阿文会怨恨爸爸和妈妈吗?”我继续问他。
“阿文的妈妈和爸爸只不过是不想让人家笑话自己的宝宝而已,他们当然爱宝宝了,所以后来妈妈就想出一个好办法,把小毯子变成了小手绢,这样阿文就不会寂寞了。”
“你觉得自己很寂寞吗?”我担心的问道。
“我现在不寂寞了,在家里有妈妈陪我,在路上有黄猴子陪我,他每天看着我学习,吃饭,睡觉,每天看着我棒不棒,我在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好朋友,我现在很高兴。”说这话的时候,我觉的儿子突然长大了。
“其实,阿文很寂寞,因为没有人和他玩,所以他只好和毯子做好朋友了。”儿子说这句话的时候,相当的自信。
是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依恋外更多的是寂寞,尤其是现在家里的孩子少,而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又不多,孩子更容易在心理上断层,开始依恋玩具依恋自己所喜欢的一切。但是当我们真正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时,我们才能帮助他们走出这道防线,跨进成长的另一个独立的阶段。
当我看到儿子整天带着黄猴子上学的时候,我并没想到他的寂寞和孤独,而今,当我们看完这篇绘本的时候,我才品味到了儿子成长中的寂寞,品味到了他的无奈和没有分享的苍白,虽然我没有剥夺他带小猴子去上学的机会,但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照顾心灵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愿这个过程我们没有给孩子留下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