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镇西老师的观点,今天我拿来借用一下。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苦于不了解班级情况,便有意识无意识地在班安插几个“线人”,时常密报班里的情况。我不赞成这种做法,也不会去安插“线人”。班里有班干部,他们的职责所在,理应随时进行必要的管理活动,如果他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反映以求得老师的帮助,把问题解决了。这与“打小报告”有本质的区别。
从接了初一以后,因为学生的年龄小,每天课间总会有同学过来告状。如何处理呢?一概不理,以后孩子们无法再信任你;每件事都管,你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何况许多问题也分不清个是非来。我的处理方法一般是根据事情的性质,一般的无聊小事,一笑也之;日常同学之间的纠纷,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的办法。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自己的事情,专门观察别人,记下别人上课犯的错误,下课告到老师这,以别人受到批评为自己的乐趣。对于这种行为,是不能支持的。但孩子毕竟还小,我就告诉他:你上课应该做的事情是认真听讲,而不是专门用来记录别人的错误,维持课堂纪律是课任老师的职责。曾经有个别同学,上课不听讲,自告奋勇专门记录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一些课任老师也觉得至少这个记录的不会再捣乱,便允许他这样做。我听说后,制止了这种做法,取得了老师的谅解,同时告诉这个同学,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老师学生各有职责,各人做好自己的事情。班干部在课堂上,最好的表现是做好同学们的表率,而不是代替老师去管学生。经过近一年的教育,现在基本上没有专门去作记录的同学出现了,班干部们在课堂也不再去管不该管的事情了,课堂秩序反而更好了。当然,还有个别爱管闲事的同学操别人的闲心,我都进行耐心的教育,告诉他自己首先做好是最重要的。做为班干部,履行自己的职责,利用课间和同学谈话,或者对犯错误的同学提高批评,是应该的。如果犯错误的同学能够改正,那就没有必要告诉老师,如果他不服从管理,甚至顶撞班干部,那老师就要对这个同学进行批评。
那么老师如何掌握班级情况呢?一方面要靠自己的观察,勤到班上走走,看看,与同学聊聊。另一方面是定期召开班干部会、组长会,大家在一起汇总各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做光明磊落之人,做正直的人,做有责任感的人,做有正义感的人。对于班里的不良现象,大家都有责任提出批评。这样正气树起来了,学生也学到了如何做人。不培养告密者,应该做为班主任工作的一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