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孩子成为这个样子
——读《零钱》有感
《零钱》一文说“麦特不仅是喜欢惹事生非的一年级学生,他不听管教的严重性已经到了一天摔好几次椅子,并且大叫‘我讨厌你!’,然后奔向教室外面。”读到这里,我在想是什么使孩子这么暴躁?他讨厌谁?同样他的老师也是不得其解。
终于,“在一次发脾气时,他突然叫到‘你知道我妈妈因为零钱的问题,就快要失业了吗?’”。为了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当天与他的妈妈取得了联系。原来“他妈妈在一所高中福利社的工作快完蛋了,因为她的算术很差,经常找错钱。”于是老师决心帮助麦特的妈妈算术,学习认识钱币金额。在这过程中,老师发现小麦特要么自己在一旁玩游戏,要么偷偷地靠过来,装作不感兴趣的样子,直到和老师、妈妈一起拿着高中福利社的菜单玩角色扮演游戏,却从没有捣乱过。最后他妈妈的工作保住了,小麦特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容易发怒了,也不大叫了。有一天,老师发现办公桌上有一团纸,展开,上面写着:你知道我现在很喜欢你吗?麦特敬上。
读完此文,我在想: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当家庭状况发生改变时,他能做什么?但他小小的心灵会受到很大影响,他想寻求帮助,但是他不知如何去做,但有一点:孩子比较相信老师,但一旦连老师也不能发现他的问题时,他就恐慌,不听话,直至暴躁。
由此,我想到几年前,在农村时,我的一个初中的学生。那时每天晚上都要布置英语单词默写,但是他第二天回来,一个也不会。每次问他为什么,他什么也不说,而且越来越不听话。后来,在和其他学生谈话时,有人说:他奶奶不让开灯,怕费电。当时我们办公室里几个老师抱着“自己的奶奶不舍得,我们有什么办法”的态度,没放在心上。时隔几年,读了《零钱》一文,心里甚觉内疚,如果自己能够像麦特的老师一样,深入了解一下,也许情况会发生改变。
直到现在我们的家校联系,我们老师也好像只理解为: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的表现,有谁能够像麦特的老师一样去关心除孩子本人之外的其他人呢?
此文使我感受最多的是:作为老师不只是要管教学生,更多的是要了解是什么使孩子成为这个样子,并尽力去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