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补”家庭作业的瓶颈作文
打破“补”家庭作业的瓶颈文/嘉杰昨天早读时间在巡校时,我发现走廊里有四位学生就着凳子在写作业,王老师站在
打破“补”家庭作业的瓶颈
文/嘉杰
昨天早读时间在巡校时,我发现走廊里有四位学生就着凳子在写作业,王老师站在一边“看着”他们,王老师看见我便说:“他们四个人经常不做家庭作业,像这样‘看着’他们做已不是第一次了,真拿他们没法。”但就在王老师和我说话时,他们的一个细节让我很是震惊,没有半点惭愧的神色,取而代之的反而是漠然。
我没有说一句话,示意王老师先让他们回教室上课,他们离开后,我和王老师进行了交流。王老师说:“他们四个人情况都很特殊,小A同学是留守儿童,父母去外地打工了,由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小B同学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跟着六十多岁的爷爷生活,家庭温情的缺失,让他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根本不学习。小C同学成绩很差,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给他布置的都比其他同学少,但他连一个字也不写。小D同学更不用说了,考试经常是个位数”。王老师说这些话时,流露出些许的急躁与无奈。听过这些话后,我同王老师进行了探讨:“这些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他们一般都具有厌学、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行为习惯差等共同点,造成此种情况的因素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乏学习兴趣、自尊感、荣誉感的严重缺失。是值得我们同情和特别关爱的一个群体,我们做教师的不应只盯着他们的不良行为,应转向他们种种不良行为的背后,找准相对的病因,用教育智慧对症下药,逐步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对于这类学生,我们施教的重心不再是传授给他们多少知识,而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培育健全的人格,对他们还应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仁爱”。由于王老师还有课,我们就暂时交流到此。
不可否认,在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存放在一些学生完不成家庭作业的现象,这是个棘手的问题,但采取何种方法处理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素质。李镇西老师对待完不成作业的学生,没有发过火,而是把他们当做一个个研究对象去看待,心态平静了,教育就从容了,就能静下心来透过他们完不成作业这种表象,去深层次思考教育问题,从而寻求一种有效的良方,去逐渐治愈这种顽疾。我们是否也应该从李镇西老师身上学到些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让我们的孩子更幸福呢?
我们老师的责任心不容质疑,但若静下心来思索一番,我们的确也应该从自身查找原因,不要一味去“惩罚”学生,首先要思考布置的作业是否有价值,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趣味,数量是否适中。再次要思考布置的作业是否做到因人而异,是否兼顾到学困生。最后要看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到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原因,是否针对原因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只有把这些搞清除了,我们才会找到学生屡次完不成家庭作业的真正原因,我们才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让学生在逐步的唤醒和自悟中,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就让学生耽误其他学科的学习去“补”作业,这确实不是一剂良方,一方面耽误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学生是在教师“看着”的情况下被动去完成的,这种做法其实是“隔靴搔痒”,即使今天补完了作业,明天还会不按时完成作业,这种教育的“恶性循环”只能导致学生更加厌学,导致教育效果更低效。
教育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对待任何一种教育现象,我们都要时刻保持从容和平和的心态,要用一双善于体察问题的慧眼,透过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运用教育智慧去直击问题的本源,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就不会出现“次次错误都相识”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