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咪本月谈】 竞争时代谈谦让
情景1
傍晚,几个孩子聚在花园里玩耍。小强和小美正在为谁先玩滑梯而吵了起来,争执中,小美被小强打红了手臂,哭着鼻子回到妈妈身边。妈妈一看这样子,又心疼又生气,骂道:“笨孩子,给人打成这样还不会还手啊?如果有人打你,那你一定要打回他,而且比他打你要狠要重,这样他才会记住,以后才不敢打你。”
情景2
在妈妈的教育下,小红从小就懂得要谦让别人。刚上孩子园时,一个小哥哥抢走了她的玩具车,她既没哭也没发狠抢回来,等那个小男孩玩了两下不玩了、把车子扔在地板上时,她捡起来对小哥哥说:“你不玩了吧?那现在该我玩了,你不要再抢我的了。”小红上大班了,一个星期天,小红妈妈和几家相熟的朋友带小孩一起去爬山。一个爸爸提议说:“3个小朋友来比赛,看谁先爬到山顶。”其他两个孩子跃跃欲试,小红却说:“我不比赛,爬上去就行了。” 朋友听了直数落小红妈妈:“你怎么教育出这样一个没有竞争意识的孩子?现在的社会,人人争先恐后,她倒好,‘爬上去就行了’,自甘落后,这怎么行啊?”
现代家庭大部分是“四二一”模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爸爸妈妈两个,而孩子只有一个,三千宠爱在一身,孩子自然而然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霸王。他们什么事都只顾自己,还认为什么东西都理所应当地属于自己,在家里还好,家里就一个孩子,全家人都宠着他、让着他。可是到外面呢,孩子都是这样的霸道就难免会因抢玩具而吵架,互不谦让,这可怎么办呢?通过上面的两个小案例,还可以看出这已经不单单是孩子霸道的问题了,而且还有家长关于竞争和谦让教育理念的分歧。
谦让or竞争
古有孔融让梨,清有六尺巷,谦让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倡教导孩子要谦让,要懂得对人宽容和尊重,认为“吃亏是福”。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尽管有不少父母认为谦让已经成为一种懦弱的表现,竞争才是适应时代的,但我们要科学地认识到谦让作为一项传统美德是应该继承的,竞争意识做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应该培养。谦让与竞争并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纯净的,我们是给孩子描绘一个阳光明媚、真善美的世界呢还是直接就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要打、要抢、要斗、竞争竞争竞争、永争第一的快节奏、一片漆黑、充满恐慌的世界呢?相信我们做父母的心中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是啊,我们要让孩子相信世界是善良的,也要相信、人类是真诚的可信的、家人朋友都是爱自己的,自己当然也是值得存在的。只有有了这种坚实的安全感,孩子才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迎接生活的挑战。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因自己内心的恐慌而过分担心孩子的谦让行为会吃亏。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担心是多余的,吃亏与否,往往不是孩子的感受,而是我们成年人的感受。
所以,当我们成年人把这些事情想明白的时候,再遇到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就不会有“谦让or竞争”这样的困惑了。
拒绝“讨好式”谦让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值得我们所有人身体力行的。但是谦让应该建立在自觉自愿、心甘情愿的基础上,而不是含有很多勉为其难的成分。比如出于恐惧、怯懦而忍让、退避的举动,都称不上是谦让。
早期教育专家周令瑜老师在《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书中阐释了一个观点,“教孩子懂得谦让应该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不能教孩子向错误的行为谦让”。
在2013年8月27日的教育彩信《周令瑜专栏——孩子谦让,是友善还是讨好》中有如下阐述:
孩子和小伙伴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总是让着别人,是友善还是讨好?
我们先来看看友善和讨好的区别。
友善的“让”是发自内心的,他既照顾了别人,也照顾到了自己,他是心甘情愿地谦让,内心是愉悦、平静的,他并不担心什么,不受外界的胁迫。他的内心和行为是一致的。讨好的“让”不是发自内心的,他只照顾了别人,但忽略了自己,他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别人是重要的,我不重要。他的内心是压抑的、不快乐的,他不是心甘情愿地谦让,他迫于外界的压力:或者害怕同伴不高兴,或者害怕同伴不和自己玩,或者害怕同伴不喜欢自己等等,总之,他的内心有许多的“怕”,由于这些“怕”,他不得不讨好、迎合别人,来求得和平和友谊。
所以,甄别孩子的“让”是友善还是讨好,是美德还是软弱,要看孩子是“真心让”还是“违心让”,“真心让”是友善,是美德;“违心让”是讨好,是软弱。
那如何知道孩子是“真心让”还是“违心让”呢?辨别这一点不难,观察孩子当时的情绪,孩子平静、愉悦,是“真心让”;孩子失落、压抑、不快乐,则是“违心让”。
当孩子不想让却违心地让了,讨好同伴,家长能做什么呢?教育彩信也给出了三个方法。一是家长需检视一下自己的心态,用阳光、正向、积极的心态才会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二是帮助孩子觉察自己内心;最后支持孩子做真实一致的自己,帮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总之,与伙伴发生利益冲突时,是让还是不让,取决于孩子本身,要么选择不让;要让就心甘情愿地让,不抱怨不压抑不委屈。两者都可以。最不可取的是:让也让了,但很不甘心,觉得亏了,搞得自己很不愉快。我们家长一定要帮孩子把握好谦让的尺度,提醒孩子拒绝“讨好式”谦让
积极引导 谦让合作
遇到孩子霸道和其他小朋友抢夺争吵的行为,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呢?一方面我们不能只护着自己家孩子而去训斥别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应该意识到尽管他们现在还小,但有很多不良习惯都是在小时候形成的,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与人谦让和合作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首先,教育孩子玩具要和他人一起玩、分享。有些孩子喜欢自己拿了很多玩具,不让别人玩;有些孩子不让别人玩自己带来的玩具,要教育他们玩具要一起玩,或让他们轮流交换着玩,让他们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乐。
其次,教育孩子遇事协商。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不可避免,但关键的是如何解决。要教育和引导孩子用协商的方法解决。如在为某个玩具争抢时,可让孩子采取轮流玩的形式或石头剪刀布的形式玩。
再次,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借助于严格的规则。比如,在小便、喝水时,教育孩子能排好队等待,不能蜂拥而上;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有礼貌地和别人说……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但一些孩子却很难做到。当孩子养成讲规矩的习惯时,它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谦让心。
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谦让,不是一味的退却,不是一味的忍让,不是一味的懦弱,所以我们拒绝“讨好式”谦让;
谦让,要从娃娃抓起,从良好习惯培养上抓起,让孩子从小就品尝到谦让合作的甜蜜味道来。
注:以上部分观点取自于各教育网站,希望能带给家长们一些思考和启示!
教育彩信《周令瑜专栏——孩子谦让,是友善还是讨好》
实际上,此次帖子的选题是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困惑:教育孩子做一个谦让、懂礼貌的好宝宝是我们大人的责任,但是看到宝贝虎经常被邻居家的小朋友推得摔一跤或是咬上几个牙印,作为妈妈,我真的是很心疼很心疼,也曾告诉孩子“打人不好,小朋友做的不对,不能跟他学”,后来就教他“别人打你,你就也打他”……在看了那期彩信后,我的感触很大。
在确定“竞争时代话谦让”的主题后,我又查了很多的资料,觉得真是茅塞顿开,原来以前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是有一些错误的。所以就把相关的观点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妈咪们有一些的帮助!
现附上相关妈咪的精彩见解,供更多的妈咪参考、学习!

家有乐乐:虎妈发起的话题很值得家长思考。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倡要教导孩子克己让人,提倡“吃亏是福”。有人认为,谦让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应该继承,但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少父母却认为,时代不同,谦让已经成为一种懦弱的表现,竞争才是适应时代的。孩子对外谦让,只会令自身利益受损,会影响孩子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竞争意识做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应该培养。
谦让与竞争并不是对立,而是需要区别对待。
家有乐乐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1426411

冲锋妈咪:虎仔妈妈的专贴话题值得深思,也很现实!是啊,面对紧张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扑面而来,对于孩子而言,有些力不从心,唯有“竞争”二字让孩子们谨记心中,可是这样的做法对吗?谦让和竞争到底冲突吗?好好学习,好好深思!!
好朋友之间就应该是互帮互助,因为取长补短,方能相得益彰!在此看来,我个人认为“竞争”与“谦让”并不冲突,而是:竞争+谦让+互补=共进,您认为呢?!
冲锋妈咪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206810
相关博文链接:《竞争+谦让+互补=共进》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206810
聪聪:虎妈妈这个话题的确值得我们家长深思:溺爱下的独生子女本来就霸道、好胜,再加上这个社会大环境的竞争意识,谦让美德早已让有些人抛之脑后,记得读过一句话“宽容别人,也是善待自己。”教会孩子以礼待人、宽容、谦让是授予孩子终生享用的美德。
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195

星V星妈妈 :虎妈的话题的确值得我们反思!不管怎样,还是要教育孩子,美德是最重要的。这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都会有帮助!
稚子妈咪: 古人赞赏的“谦让”和现今社会的“竞争”之间还是存在矛盾的。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实在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反思。
总之,与伙伴发生利益冲突时,是让还是不让,取决于孩子本身,要么选择不让;要让就心甘情愿地让,不抱怨不压抑不委屈。两者都可以。最不可取的是:让也让了,但很不甘心,觉得亏了,搞得自己很不愉快。我们家长一定要帮孩子把握好谦让的尺度,提醒孩子拒绝“讨好式”谦让.
跟着学习了!
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谦让,不是一味的退却,不是一味的忍让,不是一味的懦弱,所以我们拒绝“讨好式”谦让;
谦让,要从娃娃抓起,从良好习惯培养上抓起,让孩子从小就品尝到谦让合作的甜蜜味道来。
赞同这个观点,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教会孩子谦让、礼貌和宽容这些美德。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去处理。
稚子妈咪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453193
爱在行动:谦让与竞争并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
“真心让”是友善,是美德;“违心让”是讨好,是软弱。
爱在行动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131730

秋夜星空:感谢宝贝虎妈妈分享的内容,我很赞同文中的观点。
“真心让”是友善,是美德;“违心让”是讨好,是软弱。
我们不能只护着自己家孩子而去训斥别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应该意识到尽管他们现在还小,但有很多不良习惯都是在小时候形成的,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与人谦让和合作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我也同意稚子妈咪的观点“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教会孩子谦让、礼貌和宽容这些美德。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去处理。”
现在的一些小孩子是小皇帝,小霸王,霸道,不讲理。一方面是家庭环境影响,爷奶父母的娇惯溺爱,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再加上年轻爸妈缺乏经验,或者是父母自己都不懂得礼让,没给孩子讲授谦让的道理和做好榜样;另一方面,与孩子的气质特点有关,气质分胆汁质(莽撞的李逵),多血质(伶俐的燕青),粘液质(沉稳的林冲),抑郁质(娇柔的黛玉)四种类型,当然好多孩子都是综合体。如果胆怯、羞涩、爱哭的孩子遇上好斗、冲动、鲁莽胆汁质孩子,当然一般是退缩和避让。
不过幼小孩子的妈咪不要担心,我们只需尽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教会孩子礼貌、谦让、宽容的美德,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行和习惯。等孩子过了幼儿期,你会发现你拥有一个听话、懂事、知礼的健康美少年或贴心大姑娘。对于孩子出现的不与别人主动争抢和被别人欺负的闹心问题,妈咪们也不要着急和心疼,除了按宝贝虎妈妈积极引导的建议外,学会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毕竟今后的路需孩子自己去走,出现问题需自己独立去解决。
这也是宝贝虎妈妈的话题,引起了我的共鸣,也勾起了我的回忆,现在想来,为是否谦让和儿子的软弱退缩纠结已是八年前的事了,学前班,面对个别小朋友的无理要求,儿子只是一味的忍让,甚至遇到几个小朋友推搡敲打他时,他也会用帽子遮住头,随他们折腾。当时我和宝贝虎妈妈们的心情一样,愤怒、气恼、闷气、埋怨,甚至抱怨孩子:“我怎么生了个你这么窝囊的儿子。”这些都无济于事。唯有按我上面的观点说的那样去做,同时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自信,让他内心坚强起来。不要小看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办法,他找了班上最坏的孩子当他的保护伞,代价是教他学习生字,还有就是打不过躲得起,遇上打架事他跑,不会打但跑得快,以致现在不担心他会和别人发生打架斗殴的事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你不能改变社会,就要学会去适应它。其实到小学三年级以后,妈咪们对孩子竞争环境之下如何谦让的担心会不翼而飞,因为你会发现我们的小宝宝会乐于上学,乐于交友,他(她)已经慢慢适应集体生活,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之中了。
秋夜星空相关博文链接:《种下“谦让”的种子,静候花开》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2096625

星际王子:分析得很透彻啊,赞同您的观点,学习了!
星际王子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2342906
我搬家了:谦让是美德,竞争是展示自我的方式或许有时也是动力,两者若不相冲突当是极美,孩子既要懂得谦让与宽容协友爱,更要有一颗坚强的上进心;在竞争面前不是胆怯者,不是只为目的丢弃美德者,宝贝虎妈的话题很棒呀!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却是无顶峰的,我在山脚仰望你们这些可爱的优秀的妈咪,你们在高处攀爬,我在吸收着学习着你们的宝典低处追赶。
我搬家了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2976258
水落石穿:竞争与谦让并不矛盾矣!
水落石穿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2877585
太空水: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谦让不是一味的退却和忍让,是不卑不亢,和个人素质有关,和竞争无关。
太空水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268536

*开心梓欣*: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以前学过的一篇关于规则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与这个话题有关,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在家、在幼儿园里学会了遵守规则,但在其它场所,遇到来自不同教育理念的孩子,抢他的玩具或打他时,家长怎么向他解释这种矛盾?怎么说服孩子继续执行规则?家长又如何平复自己因孩子受侵害而带来的愤怒情绪?”
场景:妈妈教洋洋,公共场合的玩具,谁先拿到谁先玩;不可以打人。但在游戏场,洋洋拿着一个小铲子玩得正高兴,另一个孩子上来就抢,洋洋不松手,他就打了洋洋一巴掌。妈妈看着洋洋吃亏,心疼得不得了。
关键词:上善若水
一个在规则中成功建构了自我的孩子,是有一种内在力量的。强大的内心力量像水一样,柔软,包容,却拥有改变对方的能量。
当这样的孩子面对冲突,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主动伤害别人,同时有明确告诉对方“不许伤害我”的勇气,在对方一再伤害自己的时候,敢于反击。
另一种是,选择离开,意味着接受这种现实,但不愿陷入这种斗争的姿态,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修为——你打我,我知道你怎么了,我也知道我怎么了,我离开,因为我不想介入你这种不好的状态。而此时妈妈的鼓励和肯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内心强大的自我。
在这里,第二种情况的孩子选择了谦让,但却不是示弱,而是内心强大的反映,是真正善的表现。
*开心梓欣*: 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643770

惊奇:非常赞同宝贝虎妈妈的观点!学习了
惊奇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500325
春风暖暖:谦让是美德,但谦让并不味着毫无原则的迁就与忍让,因为在孩子的交往中,有些霸道的孩子会在别人的迁就中获得“我这样做是正确的”的信息,结果会导致这些小霸王出现别人越忍让,他就越过分的情况。对于这样的小霸王,进行有礼、有利、有节的“斗争”还是必要的。呵呵!
春风暖暖博客链接:
http://blog.xxt.cn/showBlogIndex.action?blogId=201084

感谢众多妈妈的交流、分享,及时地疏导了我的焦虑。这可能是所有幼儿家长都会面临的状况,那我们就静待孩子长大自己独立处理这些问题吧!种下谦让的种子,静候孩子长成一个听话、懂事、知礼的健康美少年或贴心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