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对阅读试题《西藏的大森林》的分析兼答毕楠鑫小朋友作文

2017-02-18 
对阅读试题《西藏的大森林》的分析兼答毕楠鑫小朋友题记:应毕楠鑫小朋友之邀,对阅读试题《西藏的大森林》做了
 

对阅读试题《西藏的大森林》的分析兼答毕楠鑫小朋友

 

 

题记:应毕楠鑫小朋友之邀,对阅读试题《西藏的大森林》做了阅读答题分析,欢迎博友斧正。

 

试题:

阅读《西藏的大森林》,完成后面的练习。《15分》

 

                      西藏的大森林

         ①提起西藏,人们会想起白雪皑皑的高原、高耸入云的雪峰和沉默千年的冰川。其实,在西藏的东南部地区,湿润的气候孕育出了辽阔的森林。森林中有许多巨树古木。其中三棵“树王”赫赫有名。

     本文题目是“西藏的大森林”。作者先写人们知其一——西藏有“白雪皑皑的高原、高耸入云的雪峰和沉默千年的冰川”,不知其二——藏南地区有“辽阔的森林、许多巨树古木、赫赫有名的树王”,这第一自然段,先抑后扬,高调点题。“辽阔”“许多”都说明树木多、森林大。交代西藏大森林的特点。

       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柏树王”“桑树王”“云杉王”。

             ②“柏树王”在林芝县,它有十七八层楼那么高。科学家鉴定,它已经生存了2500多年了。以长寿而闻名的汉柏唐柏和它相比,只能算作它的儿孙了。这样的巨柏只有西藏才有。

 第二自然段写“柏树王”。共4句话。第一句介绍“柏树王”的生长地和高度;第二句用具体数字说明“柏树王”树龄长;第三句再用比较的方法说“柏树王”的树龄长。最后一句——用“只有……才有”,说明别的地方都没有“这样的巨柏”。

         ③林芝县东南12千米处有一棵“桑树王”。它膀大腰圆,树干要十来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巨大浓密的树冠遮盖着地面。据当地人讲,有一年发大水,全村的20多人同爬到这棵树上避难。

第三自然段写“桑树王”的粗大。“树干要十来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是联系生活实际做比照,用发大水容纳“20多人一同爬到这棵树上避难” 来证明树冠的“巨大浓密”。 

      ④波密县自然保护区的云杉林密密层层,郁郁葱葱。这些云杉平均高70米,八、九根电线杆加起来也没有它们高,而“云杉王”则有80米高。北京举办林业博览会时,曾运去一棵云杉参展,参观的人见它那么高大笔直,赞不绝口,纷纷与它合影留念。殊不知,它只是当地的一棵小云杉。

       第四自然段写“云杉”的多和“云杉王”的高。第二句先用数字和对比写云杉的高,第三句用具体事例写云杉的高大,第四句还是用比较的方法证明云杉的高大。

        ⑤ 以前,人们都以为黑龙江的林木是我国最多的,其实,西藏储积的林木比黑龙江省还多,仅林芝地区每年就要贡献出百万立方米的木材。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西藏林业部门采取有计划的合理开采的办法,边伐木边栽树,使更新能跟上采伐。这样,就可以让森林永存、青山常在了。

       第五自然段再次写西藏森林大树木多,同时写西藏林业部门采用了环保的开采方法。第一句话还是用了对比、和列举数字的方法,写西藏林木多、贡献大,既照应题目,又与第一自然段呼应。

1、结合上下文,解释“赫赫有名”的意思。(2分)

   答:非常有名,名气很大。本文指西藏的“树王”非常有名。(得2分)

     这第一题回答得既正确又完整——第一句解释了词语的本意,第二句说出了在本文中的意思。题目要求“结合上下文,解释‘赫赫有名’的意思”,所以写出第二句话至关重要。祝贺你!得了满分。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把它们称作“树王”?(4分)

 (1)柏树王:因为它非常高大,有十七八层楼房那么高。   

(2)桑树王:因为它非常健壮,十几个人才可以抱住它,可以20个人上树避难。(得4分)

       这道题老师照顾你了。因为“说说为什么把它们称为‘树王’”,是应该把“柏树王”“桑树王”“云杉王”都答出来的,而你只答了其中的两个,缺了“云杉王”—— 云杉平均高70米,八、九根电线杆加起来也没有它们高,而“云杉王”则有80米高。 

3、西藏的森林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地说一说。(4分)

答:有为国家贡献木材,为西藏带来足够的水分,是这里永不干旱。(错)

       这道题要求“概括地说一说西藏森林的特点”。答案在第一段里,就是 “森林大、巨树古木多”。

      为什么你答的不对呢?一是没有读懂第一自然段,也没有认真思考题目的含义;二是你的答案经不起推敲:祖国那个地方的森林不“为国家贡献木材”,而且在西藏只有藏南气候湿润,你答“为西藏带来足够的水分,使这里永不干旱。”怎么能不错呢?

4、文章第5段中用黑龙江的林木和西藏的林木对比,说明西藏的林木更多。请你从2、4自然段中找出两处和这种写法相近的句子,在下面“——”。(4分)(得1.5)

       

      第四题的要求“从2、4自然段中找出两处和这种写法相近的句子,在下面画“——”。

      要求找的是两处和这种写法相近句子。我们必须分析这第5段中的 “以前,人们都以为黑龙江的林木是我国最多的,其实,西藏储积的林木黑龙江省还多,仅林芝地区每年就要贡献出百万立方米的木材”这句话用的是什么写法。这句话是通过和黑龙江的林木数量做对比,来说明西藏的林木多的,用的是对比的写法。如果能细心读一读这道题的题干:“文章第5段中用黑龙江的林木和西藏的林木对比,说明西藏的林木更多。”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已经告诉了我们要找的么写法——对比。

      这样,再读2、3自然段,就会十分容易地找到“以长寿而闻名的“汉柏”、“唐柏”和它相比,只能算作它的儿孙了。”“北京举办林业博览会时,曾运去一棵云杉参展,参观的人见它那么高大笔直,赞不绝口,纷纷与它合影留念。殊不知,它只是当地的一棵小云杉。”用横线画出来,就对了。

       请记住:阅读一篇文章,必须读懂每一句话、每一段话,抓住(知道)主要内容,弄清楚题目和文章的关系;还要弄清楚每一道题的意思——要我们做什么?做这样的题,主要是考察阅读能力(水平)的,有不认识的字,就读不通;读不通,就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就读不懂;读不懂,就不能分析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就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不能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手法,就不会读懂考试题目的要求;读不懂题目的要求,就不会根据要求把题目做正确、做圆满。

       希望所有的小朋友认真阅读,认真体会阅读方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