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犬卡得以前会吠的, 一次跟饿狼搏斗,伤了声带,失去了声音.卡得不会吠,因此显得温和,虽然不会吠,但它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粗暴狂吠的工作方式,反而和羊群处好了关系.和谐,让卡得毫不费力地管理好了羊群,成了呼伦贝尔草原上最好的牧羊犬.
虽然卡得只是一只牧羊犬,但卡得的无言之教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言之教,有心而为.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不乏这样的体会:百解不开的心结,可能在读过一篇文章之后就云开雾散;千言难启的心窗,可能在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中,就悄然打开.这些无言之教,深蕴着教育者的良苦用心,别具匠心和执着耐心.

学习卡得——
以身作则造就和谐关系.一个管理者在领导团队的时候,只要自己作出了表率,那么这个团队就容易服从和管理,就能营造和谐的关系和氛围.卡得就是如此.它带着羊群行进,总是做着示范,比如它朝自己要走的方向跑两个来回,再用脑袋顶头羊,让头羊明白该怎么走.羊群在吃草,卡得会时不时的围着羊群巡视,防御狼的袭击;或是蹲在最前面察看周围的动静.正是由于卡得一直在前面的正确指引,羊群才安然无恙.卡得用自己的一身作则和高度的负责为羊群做出了表率.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能否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呢?我们责怪学生迟到,其实学生是看着老师几时进班的;我们埋怨学生不爱跑操,其实学生看到了老师站在树荫下说笑;我们哀叹学生只会抄作文,其实我们何时有过自己原创的东西呢?当我们厉声责备学生不服从管理,唠叨的不厌其烦却效果甚微,师生关系更加的紧张的时候,我们何曾想过这些过错却和我们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密切相关呢?

批评可以无声胜有声.当羊群不听话的时候,卡得决不龇牙咧嘴作出凶恶状,它用礼貌的的方式就可使小羊就范;对于不服从管理的小羊,卡得就咧着嘴,斜着眼,前爪向前伸,脑袋埋在爪子上,作欲扑装,小羊一看,就乖乖的回到羊群中了。这很像课文《我的老师》里的情景:老师举起了教鞭,但又轻轻的落下.其实批评有时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即可;我想起自己遇到的一件事:学生抽烟的时候被我发现,我没有当场批评他而是用写纸条的方式来和他交流,这让他很意外,同时在无声的交流中我引到他认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既维护了他的自尊又让他改正了错误,一张纸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无言之教让人格更有魅力.牧羊犬卡得从前用的是粗暴狂吠的工作方式,可是,失声之后,它学会了改变,变得温和,变得更有耐心,更懂得如何管理羊群.连羊群的主人都惊讶卡得的优秀表现.所以,改变才能生存,才能让自己的人格更有魅力.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如此.教育的对象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我们还恪守着不变的理念不变,那么,我们就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新的教法和理念,我们才能做到适者生存,追求强大。学会无言之教,是对有意识教育的延伸和深化。心理学研究表明,显意识对人的影响只占人类活动的3%,潜意识对人的影响达到97%。无言之教正是遵循了人的思想形成受综合影响并逐渐发展的规律,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似春风,著物物不知,在不知不觉中让先进的理论、文化、观念浸润心田。

当然无言之教的形式有多种,比如书香味浓郁的校园环境,能让人时时受到教育,处处受到熏陶;借助现代传媒、文化审美,同样能够寓教于乐、催人向上。校信通举办的“书香班级”大赛,倡导读书写作同样都在悄无声息中雕琢着我们的品质,洗涤着我们的灵魂,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无言之教。
多少教育不言一声胜有言,多少教育无意插柳绿心田。这些无言之教,需要教育者精心选择教育载体,用心构筑教育环境,悉心营造教育氛围,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牧羊犬卡得的管理之术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