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食堂”征文
2015年10月25日,金秋濮阳有些冷了,秋雨飘洒,天空阴暗,让人的心情有些低落。
但在市城区东南郊慧竹丽景的一个小家庭里却暖意融融。一家六口围坐在一起,孩子乐乐、爸爸、妈妈,妻子、我、以及妻子肚子里即将降生的小宝贝。“妈妈食堂”开饭了:好香呀!怎么有一种鲜美的野菜的味道。原来这是一盆洋槐花蒸菜,她青葱诱人,鲜香扑鼻,安静静,羞答答;这热气腾腾的大包子什么馅,这丝丝缕缕的是什么材料?妈妈笑着让我们猜,原来这是三月里的猪毛菜。夹一口五月的槐花蒸菜,甜津津,软绵绵,香喷喷,满嘴都是美好的味道,仿佛又回到了多彩五月。浪漫的五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雪白的槐花在这个季节里,格外扎眼。一眼望去,满眼的繁华,芬芳的香气有时能飘出好几里地。一摞摞,一簇簇,一串串的精灵可爱。雪白的如圣洁的仙子,风一吹,氤氲的香气缭绕,香飘四野。而孩子的记忆里总忘不了吃,总忘不了妈妈为我们蒸的槐花蒸菜,用蒜、香油一拌更是我们的最爱。香甜的记忆是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们一辈子难以忘记的味道。咬一嘴猪毛菜大包子,外皮有点厚,猪毛菜躲在里面和我们“捉迷藏”。当我们的牙齿一“逮”到这被蘑菇、粉条、豆腐包裹着的猪毛菜一下子就被“电”到了,被“倾倒”了。正在减肥的我,再也受不了这样的诱惑,不顾妻子严厉的制止,竟一连吃了三个这样的大包子。
说到美味做法。妈妈说,洋槐花成熟之后,在花苞似开未开的时候,就采摘下来,用清水冲干净,晾干,用保鲜膜将其空干扎起来,冻到冰箱里。等季节过后,解冻以后,放上油,用面一拌,上锅蒸,蒸10多分钟,最后熟了放盐、用香油、蒜拌一下即可上桌食用。这猪毛菜是我们老家常见的一种植物,生长在村边、土坡上、沙地上的一种野菜,因样子长得像猪毛一样而得名。3月份,妈妈从地里采摘下来,淘干净,用开水焯一下,晾干,放冰箱,以后想吃时配以豆腐、粉条调馅备用。这一菜一主食均系清香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啊!
妈妈说现代蔬菜农药非常多,纯天然的野菜食品有利于身体健康,从营养学、药用价值上对人的帮助都很大。素食一般人都可以接受,老少皆宜。家乡不起眼的野菜,在妈妈的巧手下,已幻化成滋养一家人,温暖亲情的了不起的人间极品。
在四川攀枝花工作的小叔、婶子、小姨远道而来,妈妈为他们准备了这洋槐花蒸菜,这一道“妈妈食堂”里的野菜“赢”过了大饭店里所有的山珍海味。他们说啊:这这道菜里有想念的老家的味道,有久违了的妈妈的味道。
金秋春菜鲜,十月槐花香,羡煞死人的绝佳美味。我们多么有福啊,金秋十月,有多少人能在家里嗅到那遥远五月的槐花香;有多少人能品到阳春三月里的野菜鲜呢。这一切都得感谢我的好妈妈。长大后,我们上学,在市里工作、成家。10多年前,父母从乡镇里退休,本该清闲几年,为了支持我们工作,补贴我们生活,省吃俭用为我们在市里买房,照料着我们的饮食起居,一日三餐。妈妈的饭菜把我们养得白白胖胖,把我们的孩子养得健康茁壮。
一道菜,一个人,一家亲。“金秋春菜鲜,十月槐花香”。
这就是我家幸福的“妈妈食堂”飘来的人间美味。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表达,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想念,中国人就是在这样辛劳而神奇的“妈妈食堂”的爱心经营里,幸福地生活着。
我想“记得住乡愁”,就是能常常记起故乡妈妈食堂的味道。走过千山万水,遍尝人间美味,我们中国人总是最依恋妈妈的味道。妈妈食堂里的中国味道沁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灵最深处,滋养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