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丈夫朋友的母亲做寿,我们两个前去巴奴饭店
与朋友的亲朋一起会餐。来到酒店,夫妻一对对的很多,包
了十几个房间。我选了一个妈妈们在一起的房间,因为有话题啊!当七八位妈妈刚坐齐时,聊天便开始了。妈妈们在一起自然孩子的话题就多了^_^先都是各说己见,后来慢慢改为了细说精谈。
(1) 谈辅导----孩子的学习
吴妈妈辅导孩子;
她以全面着手,看孩子读书,看孩子写字,看孩子做作业,孩子做完,还帮助孩子检查,然后找出错题,让孩子改正。这就是孩子上学两年来她一直辅导孩子学习的模式。
刘妈妈辅导孩子;
她以片面着手为主,听孩子读书,观孩子写字,出错时马上提出来,孩子改正。写作业孩子自己写,遇到难题妈妈帮忙解决,作业做完,妈妈帮助检查,然后孩子改正,结束。这是刘妈妈的辅导过程,她的孩子现在上四年级。
赵妈妈辅导孩子;
她以参与着手为主,孩子自己预习,自己读书、写字,写作业遇到难题,妈妈先是引导,为孩子开思路,孩子自己琢磨,孩子实在弄不懂,妈妈在旁敲边击,妈妈先拖路、让孩子思索,妈妈说出自己的思路,让孩子想想思路的过程,孩子在模仿是否可以在想出另一种办法把题解决掉,这是赵妈妈好几年的辅导方式。赵妈妈的儿子上三年级。
看似家长都在十分关心着孩子的学习,但结果完全不一样。吴妈妈的女儿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而且越来越差。刘妈妈的儿子学习中等,一直处于不上也不下的状态。而赵妈妈的女儿,学习优秀,一直是老师的得意弟子。我们家长开始窃窃私语了,因为找不出原因和错误出在那里。
此时邻桌的徐老师擦了把嘴,把凳子一挪,挤到了我们桌子前。呵呵~~~她笑着,听你们聊了好久,我想说几句。找不到差别的原因是吧!我给你们好好讲讲出错的地方。吴妈妈在孩子学习上真是尽心了。可孩子的成绩为什么不理想呢?我多年的教学结论是;你做了孩子学习上的拐杖。而刘妈妈也是如此,但比吴妈妈稍微强点。而赵妈妈就不同了,因为学习是孩子的事,就要以孩子为主。
家长参与的过多,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检查、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一直依赖着妈妈这根学习的拐杖。当离开时必定会摔跤。考试时孩子就是脱离拐杖的时候,其实考试就是孩子自己做题,独立思考、认真检查,细致收工。最后交卷,成绩好坏都与平常家长的辅导有关系。
吴妈妈过于参与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做题缺乏动脑、不会灵活运用,做完卷子不能把错误找出来,马虎、不细致常常会出现。而刘妈妈半参与,孩子简单的题可以迎刃而解,但遇到难题孩子缺乏思路、不会灵活运用,孩子也做不到全面检查。这就是成绩区分的地方。两个辅导模式。两种成绩。
赵妈妈的辅导确实很好,你们看看孩子都是独立完成,自己思考,检查出错、自己修改。到考试时孩子一定能把题顺利做出来,而且很正确。这就是高分的原因。因为做题时妈妈在与不在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家长听后毛赛顿开,原来如此。
(2)谈辅导----孩子的生活
王妈妈的儿子9岁,每天妈妈照顾孩子的起居。孩子父亲工作忙,妈妈就做了孩子生活上的贴身保姆^_^前一段孩子学校组织春游。孩子才出门一天,老师就給王妈妈发了三天短信。短信的大致内容是;(1)孩子挑食,一天只吃面包喝奶,偶尔吃点糖果,孩子以吃甜食为主,这样对孩子的牙齿不利。起床时,孩子不会系鞋带,老师帮忙解决。想想全班49名学生,老师如果一一代劳。就系鞋带一事,需要花去老师多少的时间。
(2)早晨连起码的刷牙也不会,其他同学指导后,孩子才算完成。孩子霸道、不合群,而且吃过的糖纸和奶袋随处丢弃。(3)孩子看见别人带的食品,就象别人索要,如果不给就打其同学,(棉花糖、口香糖、QQ糖)因为食品都是你家孩子喜欢的。请问孩子的妈妈、平时是如何教育其孩子的。
王妈妈说完一脸的惭愧,但孩子已经这样了,她象徐老师讨要妙招。许老师听完,直说了两句,你这个妈妈做了孩子生活上的拐杖,以后尽快不要做到为孩子事事代劳,孩子的行为和年龄不成正比。当孩子脱离妈妈后,孩子会很快变成一个庸人,在家时有妈妈在怎么都好,但离开妈妈后,孩子会寸步难行。
稍息一会,我、李妈妈、徐老师一起去上洗手间。在回房间的路上,我们看见了相同的两件事,但做法却完全的不同。
一个六七岁的女孩,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饮料,妈妈尾随其后。走到就餐的房间门口,女孩把苹果咬到了口中,用腾出的手拧锁、开门而进。而另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一手拿鸡腿、一手拿苹果,妈妈尾随其后。走到餐房门前,孩子喊妈妈,快帮我开门。妈妈赶紧走上几步,开门进入。
徐老师问我们,看见教育的现象了吗?我们感觉这没什么呀!呵呵~~~徐老师笑了。一个孩子勤于动脑,一个孩子思想懒惰。一个是可以独立的孩子,一个是依赖家长的孩子。小小细端、就看到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两种方式教育出两个不相同的孩子。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工程,一但一种教育方法走入了正规。孩子不是受到利,就是得到弊。
就此一件小事,感觉給我上了深深的一课。(一但一种教育方法走入了正规,孩子不是受到利,就是得到弊)徐老师的这句话顷刻间扎根到了我的心里。(徐老师50多岁,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师专的优秀辅导老师)
徐老师回到餐桌上给了我们家长几句忠告。
生活上,孩子可以半依赖着家长这根拐杖,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慢慢使其脱离。
学习上,孩子不能依赖家长这根拐杖,越依赖孩子的学习就越差。
性格上,孩子是跟着家长的拐杖做模仿,家长开朗,成就一个快乐的孩子。家长脾气暴躁,成就一个爱发怒的孩子。家长随和,成就一个懂事的孩子...
听完徐老师的忠告;感觉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拐杖原本不是个贬义词,它是帮助伤残病人在行走上能稳更矫健、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可...孩子是活泼的、是多动的。但...很多家长、也包括我...在不经意间做了孩子的拐杖。家长们!想想自己是否做了孩子的拐杖或正在做着孩子的拐杖。仔细思量,对的发扬,错了快改。让拐杖起到它原本的支撑作用,千万别让拐杖成了孩子生活中的绊脚石,撑倒了那原本所以孩子们的光明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