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孩子在一块猜拳时,你“管”还是“不管”?回答是否定的——“不管”。
因为这种游戏要想获胜,就必须拥有机灵的临场应变能力,对手下次出什么,你必须在瞬间做出判断,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对方有何习惯。对培养孩子的机敏性大有益处。
当你发现自家的小电器被孩子“大卸八块”时,你管还是不管?回答是否定的——“不管”。
因为他们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造成的损失。如果强加干涉,你也许失去了一位创造发明的天才!
记得我小时候,对吹笛子很有两下子,那时的<<朝阳沟>>选段基本上能吹得音准调正。可是,我的爷爷却常常吵我:“戏子王八吹鼓手,你吹这些东西有什么出息,读书去!”从此,我就不敢再吹。时至今日,每当看到同事或学生又吹、又唱、又弹时,内心总有一股无以名状的情感。我深深体会到:孩子的情感需要满足,是多么值得庆幸啊!
实际上,家庭教育是“管”与“不管”的结合体。“管”,就是要孩子具有优秀的品质、进取精神和更高的目标。“不管”就是要靠感情循循善诱,达成心理上的感应和默契,用自己无言的爱无言的行,时时让孩子感觉到有一种力量在感召着他,有明确的方向在导引着他,有一股爱的春风在吹拂着他,有一线“润物细无声”的涓涓细流在滋养着他!
我的儿子已入中学,我们就定下一条家规———不看电视连续剧。可是有一天,我和爱人散步回来,刚要开门,就听到从家里传出“李逵”的声音:“不斩了他娘的狗头,咱咽不下这口鸟气......”,我一敲门,家里的灯立刻灭了,电视也没了声响,进屋,孩子已经装摸作样的“睡了”。爱人刚要批评,我赶忙制止,然后倒着水,不经意地轻声说:“坏了,咱家的电视怎么这么热呀?”,我爱人赶忙附和道:“不可能吧,打开看看。”我关切地说:“算了吧,孩子明天还要早起,别把他惊醒了。”为了孩子能睡好觉,我竟然置电视好坏于不顾。当时,孩子不知怎么想的,结果使孩子再也没有第二次犯错误。
我想,“管”寓于“不管”之中,不失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不管”,每位做父母的都会,因为我们都有无限的爱,拥有灿烂的微笑,拥有博大的宽容。
而“管”则大有学问,怎么“管”呢?我认为:
首先要管好自己。
一位朋友曾当作笑料讲述了他和儿子的一段对话,这位朋友说:“儿子,你这几天总是玩游戏,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儿子回答:“你还说我呢,我爷爷经常告诉你不要在外边玩麻将,你怎么还总是整夜地玩呢?”一下子弄得我这位朋友语塞结舌。
可见,孩子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的“口实”。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又可以学到缺点。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每位家长都应牢记住这一点。
其次,要想管好孩子就要防微杜渐。
儿子八岁时,我发现储蓄罐里的硬币不见了 ,包括积攒的纪念币。在我再三追问下,他终于承认拿去买旋风卡了。我和爱人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并狠狠的教训了他,两天没给他好脸色。我们还故意把一些零钱数好放在显眼的地方考验他,过几天数一数,发现一分没少才放心。
最后,要管好孩子的生存空间。
对一个孩子品质的影响,还有许多因素,如读书、交友、生存环境,消费方式等......,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都要严格把关。就这一问题,我想提几点建议:
不要把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带回家。
不带孩子到他不宜去的公共娱乐场所,不带他们参加婚礼和成人聚会。
对孩子最要好的同学的家庭情况、在校思想和学习表现,我们都要做到了如指掌。
愿我们每一位孩子父母,都要守望着孩子的心灵,别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