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的秘诀
——读斯宾斯的快乐教育有感
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
——题记
读完了《新教育风暴》,头脑里似乎真的被璇起了一股教育改革的热浪,但是究竟如何改革?从什么方面着手才有效?怎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才是我们改革的方向?很多问题萦绕在脑海里,盘根错节。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之后,我好像明白了,虽然不能称得上十分透彻,但受到的启发确实很大。
“快乐教育”!作为中国的学生,这样的教育似乎离我们很是遥远,就像一道奇幻的风景,与我们隔岸相望。因为达不到,所以从来不敢奢望。于是,埋头苦学、题海书山,成了我们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径。但是,看到小斯宾塞的例子之后,我仿佛醍醐灌顶,真是茅塞顿开!如果可以快乐学习,那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以及后代在痛苦中挣扎呢?
“快乐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孩子的潜能,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展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培养并加强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真正做到学为所用,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然而,如何实施快乐教育呢?我想,这是每一个家长、老师,包括学生都关心的问题。
“快乐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减负运动”。多年前,我们国家或许已经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于是提出了给中小学学生减负的口号。但是结果呢?大家都清楚,学生在学校的负担轻了,但学校以外的负担却在不断加重,因为高考没有改革,学业成绩仍然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没有成绩就没有出头之日,学校里的课程是减少了,可是学校以外的课堂又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了,而且各种补习班越办越火,甚至公然在电视网络上打起了广告,很多还名不符实,家长们辛苦赚来的钱,却又拱手送给了那些钻教育空子的人。于是,又掀起了禁止学生参加各类补习班的运动,只可惜屡禁未止,琳琅满目的补习班反而在“夹缝”中干的红红火火,家长们大把大把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希望都投进了这些补习班,可是收效呢?真正明显的有几个?减负,真的减掉了孩子们的负担了吗?我们唱着减负一路走来,却发现孩子们的负担没有减掉,家长的负担反而更重了。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些被动呢?出了问题才出政策,可是政策又往往不是有效对策。“快乐教育”究竟该怎么做?
许多优秀的教育事例证明,“快乐教育”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双向的事情,就父母来讲,教育应该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甚至在此之前,父母还要做好必须的准备。
心理准备是“快乐教育”的一个前提。做个好父母,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态,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行为往往影响孩子的处世心态。因此,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就应该整理好自己的心态,迎接他的到来。在孩子出生后便可以帮助他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做一个有规律的人。而且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决定培养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可能意味着父母要做好与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告别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在快乐健康的氛围中成长,他才具备了成为一个健康人的基本条件。
一点钻研精神是做个“快乐教育”者的要素之一。对孩子的行为学会思考,探究它产生的原因,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一个钻研的过程。
一点机智是做个“快乐教育”者的要素之二。面对孩子的种种的行为,做父母的必须要机智应对,或许孩子的某个提问就在向你暗示他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
一点忍耐和自我克制是做个“快乐教育”者的要素之三。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行为往往是率性而为,不会像成人考虑那么多,因此,对于他们的一些行为,当你感到无法忍受时,请在心里告诉自己多一点忍耐。用我们成人的话来讲,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你或许能发现孩子更多的可爱之处,也许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
总之记住,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项漫长和复杂的事业。粗糙轻率的家庭管理作风是最贫乏最无教育智慧的人都能做的。最不开化的野蛮人和最笨的人都会用打几下、骂几句来惩戒孩子。
快乐的教育孩子,自己也会收获很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