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批评更柔软一些
新乡县古固寨中学 梁树丽
期中考试的第一天下午,我被安排到七年级一个班做监考员。
(一)
考试马上要开始了,班上的孩子们还没有进入紧张的考试状态,在班上乱跑的,吃东西的,吵闹的孩子有一半之多。我不语,也不发卷子,就站在讲台上默默地看着他们,大约过了一分钟,班上逐渐安静了下来,大家各自回归自己的位置。发卷的铃声响了,我依然不动卷子,一脸平和地看着他们,孩子们有些按耐不住了,着急地看着我,而我却在看着表,并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公式:喧闹的代价 = 减少1分钟,直到一分钟的时间到了,我才拿起卷子发给他们每一个人。
(二)
考试开始后,所有的孩子都在忙着填写自己的信息,只有一个孩子除外。他无所谓的样子,卷子平铺在课桌上,不看也不折叠,更不拿笔写字,手在下面也不知玩弄着什么东西。对于这样的考场现象我们见得太多了,很多老师视而不见,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反正考试是你自己的事情,考生比我们更在乎分数。
我走上前,拿起他的笔,轻声地问:“孩子,手很忙顾不上填写信息吧?来,让老师帮你写好吗?姓名?班级?……”我还没有说完,他赶紧伸出手拿起自己的笔,慌忙说:“谢谢老师,我会写。”看着他一脸受宠若惊的样子,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了。整个考试下来,他表现的非常好,收卷结束后,他又一次给我一个灿烂的笑。
( 三 )
考试进行到最后十几分钟的时候,孩子们已没事可干了,当然他们也不习惯去检查自己的卷子。我相信孩子们是聪明的,因为他们喜欢“没事找事”做。这不,坐在中间排的一个女孩子就在忙碌着,她很有耐心地在用小刀切着自己的一块黑色橡皮,而且切得很细腻,不仔细看我会以为那是一小堆的黑碳粉。
我看着她,她马上停了下来,但过了一会又开始继续切。换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一定会训斥她,并一把把橡皮扔了。但现在我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我拥有更多的是理解和宽容。“妞妞,小心点切,刀把手弄破了长大就做不成雕刻师了。”她脸一红,马上收起了自己的“作案”工具。
(四)
考试语文的时候,我发现演草纸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余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很少写作文打草稿。于是,演草纸就成了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的乐园——看!一个女孩在这张洁白的纸上画出了一卡通人物,边上还配上一段文字;一个男孩不喜欢画画,他喜欢折纸,他很快就从飞机开始折,直到折出一艘军舰;当然还有些擅长文字的孩子,开始写一些看不懂的句子或歌词之类的表达。
我始终相信孩子是需要引导而不是批评的,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有心去责怪他们的无心。“孩子们,老师和你们商量个事情,你看咱手里的演草纸你们要不用或用不完的话,能否捐给老师呢?”我看得出孩子们一脸茫然,我仿佛听见他们在心里问“老师,你还缺纸吗?”我笑笑解释道“老师收集你们的纸是给九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用的,他们每天需要大量做题,演草纸用的很多,咱捐给他们用也是爱心的体现,行吗?”孩子们一听不再纸上胡写乱画了,我把纸收上来,装订了一下,这份“爱”很快就传递了我们九三班的孩子们。
教育就是这样,静静中满怀期待,默默中不断引领。批评要靠舌头,而舌头恰恰是最柔软的,也是最有力量的,而我们为何就不能让批评更柔软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