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浅谈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作文

2017-01-26 
浅谈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批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们作文教学的现状
 

浅谈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批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们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写,老师改”尽管老师呕心沥血地精批细改,还是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包办,代替的多,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事实上也有学生认真评改,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为的能力呢?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二、 提供策略,持之以恒。

1、 示范诱导;2、学生自改;3、教师精批;4、学生细改;5、总结精华;

三、 主体参与,形式能力。

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批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们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写,老师改”。尽管老师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精批细改,还是不能有所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包办、代替的多,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老师把作文批改下来以后,学生看了分数和评语,将作文本子往课桌里一扔,就算完事。长此以往,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确实有点难于上青天,事实上,只有学生认真评改,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呢?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提高认识才能更新观念。从矛盾论的观点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这个主体,不调动其潜在的能动性,而是喧宾夺主,怎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从实践论的观点来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调动学生的“内因”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使他们经历一次认识的全过程,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具体到一篇习作来说,学生要经过选材,构思,写作,修改的几个步骤,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前三个步骤,不重视成文后让其自己改,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后一步,往往是被教师包办代替,为的是节省时间,布鲁纳说过“教师必须索取提供学习者,最能自行矫正的机能……”叶老也主张:让“学生自能作”、“自改作文”这些教导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都是宝贵的经验,是值得我们采纳的,因此,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端正我们的教育思想,克服不放心,怕麻烦的思想,提供策略,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提高他们自改作文的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提供策略,持之以恒。

我认为,作文批改应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即老师引导,让学生参与批改全过程,师生共同完成批改工作。要想师生一起动起来,首先要注重批改,一般应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 示范诱导。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有一种充分显示自己存在价值的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强烈。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产生一种愿望,就是假如我是老师时,我将怎样进行示范批改,示范批改首先给学生解决批什么,有无错别字——是否有病句——结构如何——总结得失;再解决怎样批,通读初始——字斟句酌——对照范例——指出正误。通过教师的示范诱导,给学生树立样板,使之初步掌握批改之“诀窍”。

2、 学生自改

学生从“评改课”中受到了启发,想在实践中试试自己的能力如何,此时,教师就要在指导下,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从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多方进行全方位的扫描,改正老师要为学生服务,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1)、高声朗读,看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事情交代时是否完整,表达的中心是否突出,删去多余的材料;(2)轻声细读,想想造词造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准确等,将错字、病句、用词不当,标点符号差错之处改正过来。学生自改时,老师要给足时间,自改后,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自改加以全面的检查、指导,这就要老师的精批。

3、教师精批

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作文要精心批阅,一则肯定学生自改的成绩,二则要指出学生的作文的优缺点,提出改正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增强自改作文的信心,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有的教师会说:这样教师的工作量大,太费劲了。请你细想,我们身上肩负的任务,不是要培养有文化、有道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食其力”的能力,我们现在费点劲,不是值得吗?

4、学生细改

教师精批后,必须督促学生再把自己的作文读几遍,开动脑筋,边读边进行细心地修改。不能敷衍了事,要反复强调“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强化训练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细致改作文的习惯,在细改过程中,学生若有不会改者,教师应加以启发,辅导。千万不能贪图省事而代替改正,教师必须明白,细改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至关重要,是又一次把猎枪交给孩子独立打猎的好机会,不可等闲视之。

5、总结升华

教师要将学生细改后的作文收回,复查一遍,看看学生是否按照要求细改了,如发现马虎应付或改得不好的,要指导改正。

最后教师应对本次作文做一个总结,肯定突出的优点,指出共同的不足之处,同时,把一些修改后的优秀习作让学生欣赏,让习作者介绍修改作文的经验和体会,组织学生讨论改后的习作好在哪里等等。这样集纳广义,相互交流,学生自己作文的生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 全体参与,形成能力。

学生有了许改作文的积极性和“经验”。就可以把修改作文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了,放手让学生自改,实践证明,让学生当老师,去评改别人的作文,他们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另外,在改中也是学习别人作文优点的机会,这两点形成了学生积极的心理特点。评前,教师先浏览全班作文,把好中差三类进行搭配,采用学习小组的合作形式,让其互改,改后交换意见。意见不一致了,还可聘请“高手”或老师指导,指导一致为止。此间,老师可在班内巡回,为同学做好服务工作。

经过集体评改,互相评改,学生基本上具备了评改的能力,掌握了评改方法,可以自评了。自评,是自己评改自己的习作,主要评改是自己的文章是否达到基本要求:1中心是否明确、突出;2、条理是否清晰;3、详略是否得当;4、字、词、句有无错误;5、开头和结尾是否扣题;6、书写是否规范。

集体评、互评、自评,每次侧重点不同,伴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评改文章的文章的方法不变,三种方式交错使用,学生思维、分析、鉴赏能力同步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可使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得到培养和提高,相应的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还愁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吗?

总而言之,为了改变传统的老师单独批改,包办批改全部过程,学生无动于衷,受益不深的被动局面,就应充分灵活运用多种批改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批改,使作文批改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让学生在作文自改中动口、动手、动脑,养成自改作文的好习惯。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