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天气都不是太好,不是秋雨淅沥就是小风飕飕的,让人不禁感慨:一场秋雨一场凉啊,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啊!真是不敢想,像我这种超级怕冷的人来说,冬天就是一个漫长的刑期,苦闷而不自由。试想被厚实棉服绑架的身体是如何的受束缚而不能动弹啊。除了下雪时还有些欣喜,老实说,真是不喜欢冬天!
不过今天一早,就发现世界跟变了个样似的:天空湛蓝,蓝得明净透亮;阳光明亮得近乎刺眼,但又不张扬,反而格外温和;秋风习习,清凉如水;景物越发清疏而爽朗,一切光景美到不可形容。不禁想起辛弃疾的名句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走在上班的乡间小路上,因为是早上,人车特别的少,只有偶尔的三两喜鹊喳喳声,越发显得这么一个早晨如此恬静、诱人了。看着眼前的宜人秋色,任思绪遐想无际。秋,本身就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名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充满了果实的浓香,充满了人们欢乐的笑声。忽而想起了小时候和妹妹一同去拾大豆的旧事来,那时的天,那时的风恍惚如今日、触手可及,但又真真的那么遥远,都过去了十几年,不可复制。

那时,我们上学还有收麦子和收玉米的假期呢,再加上暑假、寒假,一年有四个假期呢,这是现在的学生们估计都不能想象的美事儿吧!收庄稼的假期都比较短,一般就两周时间吧,但对于孩童时的我们已经相当满足了,毕竟能撒欢儿地疯玩了啊。我家原先在山上住,后来户口转到了现在的这个村子,所以没有田地,也没有农活。离我们村不远有个大农场——博爱农场,那在焦作市都是挺有名气的,江泽民还曾经在那锻炼过呢,还生产豫竹方便面呢,这下该有印象了吧?农场里种有大片大片的大豆,每逢秋假的时候,我们就有机会去拾豆了。
那时,我大约也就十二、三岁吧,妹妹小我两岁,还都是扎着羊角辫的年龄呢。我们姐俩就提着大竹篮子,掂着编织袋子,骑着一辆破旧的红白色的三枪自行车,除了铃儿不响哪都响,叮叮当当地出发了。一般都是当姐姐的我载着她,但有时太累的话也会换一下。想不通那么小、又不认识路的我们就那么无所畏惧的屁颠屁颠的出门了,我妈居然能放心放行?反倒是现在都这么大了,都是有孩子的人了,老妈竟一个劲儿地叮嘱要路上小心,不认识路就问路。上了路,出了村向南走,过了胭粉庄就到了一条大路,我俩认识的路也就仅限于此了。然后我们就开始“侦查”起来,摸索目标线索。看看像拾豆的骑车的人都往哪儿走,或者是满载着大豆的蓝色的解放牌大卡车从哪来,或者是空空的大卡车朝哪个方向走,我们就大胆的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往前追,一般都是不会错的,准能找到豆地来。
到了大豆地,如果是刚刚收割过的,我们俩就把破自行车往树上用铁链子一锁,马上加入到拾豆大军中去了。眼疾手快地捡那些留着有豆荚的杆子,不分青红皂白地先塞到篮子、袋子里再说。等都装得满满的了,我们就都回到锁自行车的地方等对方。然后就把袋子用绳子扎好,再挂在车子的右侧带着走,妹妹则挎着沉甸甸的篮子坐在后座上,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那时,天总是很蓝,风总是很轻,我们总觉得日子过得太慢。
若是碰上了大豆还没收割的情况,我们就要坐在地头前等等了。不过,那时的等待绝不是一件无聊的事情。我们掏出从家里捎来的苹果、鸭梨还有橘子边吃边玩,或者是对着老爸部队里带回来的军绿色的坑坑洼洼的铝制水壶咕嘟咕嘟灌几口水。最有趣的莫过于把橘子剥开,看着十几瓣月牙形的桔瓣儿紧紧地团在一起,然后一人选一瓣,再轻轻地把表面覆盖着的橘络撕开,立刻现出晶莹剔透的排列更加紧密、微小的颗粒来,我们就乐滋滋地开始一粒一粒的数起来,当然是边数边吃,看最后谁挑的那一瓣颗粒最多谁就赢了。那时酸酸甜甜的汁水竟成为我记忆中最为难忘的味道,长大后这么多年不管吃什么品种的橘子都始终找不到那时的感觉。除了这样子的消遣,看着有些趁不注意偷偷拔两把豆杆儿的拾豆人与看管人斗智斗勇也是很惊心动魄的。终于等到收割机轰隆隆的要结束时,原本坐着等待的人们就都站了起来,拿好工具,跃跃欲试。看起来是黑压压的一圈儿,场面很是壮观,借用白云的话就是“红旗飘飘,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哪!待到一声哨响,人们就“哗”的一下冲进了豆田里,也顾不上尘土飞扬就开始拾豆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找的地儿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收过了,早没有带豆荚的杆儿可以拾了,就一个一个蹲在地上捡崩到地面的豆子来。那认真劲儿真是没法形容了,还真是做到颗粒归仓了。
拾豆回家,不管是豆杆儿还是豆荚、豆子的一溜气儿的晒到房顶,等都干了再用大棒子锤锤,把豆子收集起来,最后妈妈会把大豆卖掉。卖豆子的钱就成了我和妹妹的零花钱,不过都被我们塞到那只胖胖的小猪存钱罐里了。

儿时的记忆在脑海里还是那么鲜活,细枝末节的我都记得住,但是那时的景致、心致怕是这世间再也没有了。自从上高中、大学、工作、结婚,许多年都不曾和家乡的土地日夜厮守,更别提那长在土地上大豆了,更不知农场还种大豆否了。我的心里似乎绸缎飘飘,忆起了院子里的桐树不知花落了没,忆起了我们姊妹五个在院子里嬉戏打闹,忆起了老爸老妈忙碌的身影……
时近中秋,我想我该回家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