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图书中,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青少版】中的《菜根潭》,孩子对这本书的兴趣不大,关键是里面的很多语句孩子读来不是朗朗上口,而且文言文,不容易读懂,所以一直束之高阁,今天,我顺手拿来,打开其中的第一篇,大声读起来:
一、栖守道德 莫依阿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贵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儿子看完读得津津有味,跑来拉我坐下,也跟着读起来,几句话,不用几遍就读的很熟练了。
“什么意思呢?”,我佯装不解,皱起眉头思考。
“我来说说”,儿子的“逞能”劲上来了,“‘栖’是栖息的‘栖’,‘守’是守住、坚守的‘守’,‘栖守道德’也就是守住道德,也就是说要有道德,‘莫依阿权贵’,‘莫’:不的意思,‘依’:依靠、依附的意思,‘阿’,不知道在这儿怎么解释,连起来可能是不依靠权贵。”
“联系上下文,‘阿’可不可以说是阿谀奉承?”,我适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呀,还是妈妈了不起,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呢”。儿子夸起我来。然后接着解释:“那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要坚守道德,不攀附奉承权贵’了”。
我对儿子伸出大拇指:“儿子才是最棒的,读了几遍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
读懂了题目的意思,我们对文中要讲的意思就大致有所了解了。我们象分析题目那样,逐字逐句的翻译,终于把这短短的几句话的含义弄明白了。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明知故问。
“这还不明白,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守道德,不要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吗。”儿子中了我的“圈套”,急忙来帮我解释。
“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吗?”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这……”儿子没想到我又来了新招,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只见他拍拍脑勺,皱皱眉头,一副沉静思考的样子。忽然他大叫一声:“想起来了,象古代的刘罗锅、林则徐,现在的任长霞等不都是坚守道德的人吗?象和珅还有……还有……,想不起来了,趋炎附势的人比较少,不容易找。”
“儿子真棒,能‘学古论今’啊!”我由衷的的夸奖了一句。
“别夸我,我会骄傲的!快点读下一篇吧”,儿子调皮地说。
“好的,我们一起来读下一篇”,我高兴地说。
在我的参与和引导下,儿子终于喜欢上《菜根潭》了。我和儿子相视而笑,心中充满阅读的快乐,收获的满足。和孩子一起阅读吧,当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领悟哲理之时,我们会和孩子一样快乐、一样收获、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