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数学故事专辑”作者李毓佩的信
李毓佩教授:
您好!
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我书柜的顶格摞满了您的数学故事。只要新华书店出现您的新作,我总会第一时间买回家,细细阅读。
记得第一次读,是在三年级,读的是《非洲历险记》:数学超棒的酷酷猴,受黑猩猩邀请,与花花兔一起,去非洲“比聪明”。
说真的,刚读几页,我就被吸引了。在非洲的一片树林,酷酷猴向狒狒们打听这里有没有黑猩猩。一个说:至少有一千只。另一个说:不到一千只。第三个说:至少有一只。花花兔追问谁说的对,大狒狒提示:只有一个回答是对的。酷酷猴立刻得出结论:这里连一只黑猩猩也没有。
当时,我糊涂了。咋会这样呢?读着思考着才灵性。酷酷猴依据只有一个对的提示,先用排列法,列出“对错错”、“错对错”、“错错对”三种可能。又用排除法逐一论证:假若至少有一千只是对,那么至少有一只也是对(产生两个对),第一种可能剔除;如果不到一千只是对,至少有一只也应当是对(又产生两个对),第二种可能消号;倘若至少有一只是对,至少有一千只和不到一千只中,必然有一个也是对(同样产生两个对),第三种可能也不存在。于是,只有第四种可能:没有一只黑猩猩。
告诉您,李教授,酷酷猴解这道题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接连几个学期的语数英考试,但凡选择题,我都照此推理,基本上没出过啥错。
自从读了第一本,我就迷上了您的数学故事。您的《圆面积之谜》,让我对圆的解题得心应手;您的《奇妙的曲线》,使我对线条的千变万化产生浓郁的兴趣。您的数学故事确实把数学讲“活”了,把数学讲“火”了。可以这样说,我的数学热情就是被一个个好看、好懂的数学故事激发的。
告诉您,李教授,解方程的应用题,尤其是那些难缠题,原先是我的弱项。每当遇到,总是懵懂。后来,还是您的《爱克斯探长》帮了大忙。这位神奇探长,每接手一桩案子,总要设定一个未知数X,而后列出方程,求出真相。书中的奇案越来越棘手,方程式也越来越复杂。就这样,我跟随扑朔迷离的故事,由浅入深,渐渐地知道该怎样解析、如何列式。
就是哦,一般情况下,问什么就设什么。但有时也不一定,先得“旁敲侧击”,而后“一举全歼”。就如我在课外班做过的一道题: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球,红球数是白球数的3倍多2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个白球、15个红球,经过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个白球、53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来红球比白球多多少个?如果直接设多多少为X,就没法算了,必须顺藤摸瓜,先设若干次为X。这样,以红球数为基准的等量关系就出来了:3×(7X+3)+2=53+15X,解得X为7。知道取了7次,多多少就好算了,红球数(53+7×15)减去白球数(3+7×7),答案是106个。
告诉您,李教授,我每学期都要写一篇您的数学故事的读后感。前不久,写了《爱克斯探长的X》,还被校讯通推荐了。这段时间,我正在读《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跟着主人公小毅,琢磨着整数和分数(有理数)怎么会同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打起来的。
我知道,您是教授,是有名的科普作家。我想诉说一个心愿:长大后,去当您的研究生。这样,我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读到您的新作。哦,别见笑,真是这样想的。
问候您,我永远是您最忠诚的读者。
析析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