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我们离孩子的世界有多远作文

2017-01-12 
我们离孩子的世界有多远——读《小王子》有感作者六岁的时候曾经画过两幅画,第一幅是一条巨蟒正在消化它吞食的

我们离孩子的世界有多远



——读《小王子》有感



作者六岁的时候曾经画过两幅画,第一幅是一条巨蟒正在消化它吞食的一头大象,可是所有看过那幅画的大人们都觉得那是一顶帽子。作者只好又画出第二幅图画加以解释——即开着肚皮的蟒蛇里有一头大象,以便让人们明白第一幅图画,大人们却劝作者应该把这些开着肚皮与合上肚皮的蟒蛇的图画放到一边,建议作者还是应该把兴趣放在地理、历史、算术和书法上。就这样在六岁的时候,作者放弃了成为画家这一美好的理想。作者很沮丧地想:这些大人们依靠他们自己是什么也弄不懂得,需要别人不断地给他们作出解释。孩子们却对此感到非常腻味。



这部分内容说明:一、孩子与成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富于幻想,想象力特别的丰富,而成人的思维已经格式化了,看到那样一幅图画根本不会想到蟒蛇与大象,一下子就会想到帽子,可见大人是多么的缺乏想象力。第二,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作者六岁的时候认为成为画家是自己美好的理想,可是大人们却是地道的实用主义者,大人们认为地理、历史、算术和书法更实用,劝他放弃那一理想。于是在大人们的权威压力下,作者成为画家的理想破灭了。可是作者始终认为大人们是无知的,水平是有限的。我觉得,这是作者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上对成人的抨击,觉得他们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关注孩子的心声,缺少对孩子行为的支持。



后来,作者在荒漠中遇到了小王子,小王子要求作者给他画一只羊。作者说自己不会画画,更不会画羊,就重新给他画了作者“仅仅会画的两幅画中的那幅闭着肚皮的巨蟒”。小王子说:“不,不!我不要蟒蛇,而且它肚子里还有一头大象。”作者听了他的话,“简直就是目瞪口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因为他终于遇到了一个能够看得懂自己“作品”的人。许多年来,他一直保存着这两幅作品,希望能够遇到读懂它们的人。每当作者遇到一个头脑看起来稍微清楚一些的大人时,就会拿出自己一直保存着的那第一号作品来测试测试他。想知道他是否真的有那种理解能力。可是每一次作者都失望了。所以当小王子一眼就看懂了他的作品时,他能不惊呆吗?



小王子为什么看得懂这样一幅作品——在所有的大人看来都是一顶帽子的作品?很显然,小王子是孩子,孩子的世界是相通的,他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原始森林、巨蟒、星星、月亮等。同时,他们又是充满想象力的。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小王子一眼就可以看出巨蟒吞食大象的图画,而且表现在下文中作者给小王子画小羊的图片时,小王子的表现:作者每画一张图画,如果从大人的眼光看的话立刻就会予以否定,但是小王子却说第一只小羊已经病的不轻了;第二只小羊不是小羊,而是一只公羊;第三只太老了。作者不耐烦就草草地给小王子画了一只箱子,并说:“你要的羊就在里面。”小王子开心极了,还把脑袋了靠近这张画说:“其实并不像你说的那么小……你看!它睡着了……”,从这里我们足以看出孩子想象力的丰富,大人们能够透过那个盒子看到小羊吗?恐怕不行吧?



从测试成人的理解能力到与小王子的相遇,更突显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忽然想起这样一个现实:当我们的孩子还只有几个月时,做父母的就开始给他们听音乐、讲童话故事。从童话中,他们认识了乌龟、兔子、猫头鹰、王子、公主、森林……他们小小的脑瓜充满了幻想,沉浸在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里。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还一直在听着童话故事,看着可爱的动画片。可是一旦到了一年级,老师们忽然间就将他们成人化,不再用温柔可亲的声音为他们讲故事,取而代之的是指责、惩罚、分数以及无休止的记诵……一下子将孩子从美好的童话王国拉回到了现实,大人们要求孩子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技能来适应社会,甚至学习一些无用的东西来应付考试。就如同作者六岁的时候被迫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一样。孩子们是否会觉得大人很残酷或者很无知?



由此我想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关于孩子的心思,我们究竟懂得多少?孩子的乐趣我们体会得出来么?我们离孩子的世界究竟有多远?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如何做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



《小王子》这篇文章让我想到,我们应该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们!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