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过晚饭,孩子要求我陪她去油田一中门口看榜,我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几个人步行来到一中门前,看到几块大展板前站满了人。大都是带着孩子的家长,有的孩子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家长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希望那十八名北大清华和一长串重点大学的学生名单能够激励自己的孩子奋发上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啊。
孩子站在展板前默默地看着,我知道,她在寻找她熟悉的同学的名字,尽管通过其他渠道她已经知道了她的同学哪些被录取了,哪些没有被录取,哪些录取了不打算去上。但她仍然要来看一看。
自从考试结束以来,孩子是整天郁郁寡欢。我曾经安排她出去旅游散心,可并没有起多大作用,在烦躁、郁闷、百无聊赖中度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光。对于考试成绩,她自己是不满意的,但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估分结果与实际结果也无甚差距,但我知道,孩子应该能够考得更好一些。在高三迎考的过程中,还是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的。我知道她在学校从来不浪费一分钟时间,然而在家的时间却基本上不学习。她相信那些好学生在家都是不学习的,在家的时间都是用来看电视、玩游戏的。因为同学之间在交谈的时候,似乎越是不学习,越是显得自己聪明。在家不学习是在同学间炫耀的资本。我曾经提醒孩子,成功来自己于勤奋,但孩子认定的事情,家长是很难改变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将近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无奈,我只能任由她自己把握。
考试结束之后,我一直想告诉孩子高三失误在何处。然而,看孩子每天闷闷不乐、愁眉苦脸的样子,也不忍心再去刺伤她了。况且,孩子已经十八岁了,她自己在苦闷之中必然也会反思自己。孩子心高,有股子犟劲,可是孩子大了,许多事情不再像小时那样去听大人的。有时候你越是让她做什么事,她偏偏不做。有些事情,孩子只有经历了,她才能懂得。对于中国的考生特别是河南的考生来说,近百万考生去拼那只招区区两万多人的一批院校,比过去的考取进士不知要难上多少倍。在确定要去复读的时候,我告诉孩子,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没有复读的经历,你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孩子对我的怪论并不甚赞成,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现实。看看各个学校发表的上线人数吧,到底有多少个是应届生呢?
孩子决定去复读了,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弥补那过去的一年因自己任性带的损失。我很想告诉孩子,如果上高三以后,每天回到家里来不没完没了的看电视、看电脑,不连续几个小时地看课外书,不因与同学之间的一点小纠葛而无心学习,如果每天能够理智而不是感性地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如果双休日能够用点时间去学习,如果能够把在家的时间除去休息、吃饭以外,用上一半的时间去学习功课,那么,就可以赢得一年的时间。代价是巨大的,事实是残酷的。没有经历落榜的人便无法体会落榜的痛苦,体会落榜痛苦后,或许能够学会珍惜。
孩子在展板前默默地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喊了孩子,一起默默地走回家去。我想此刻,我无需再说什么了,因为孩子的路,终归是要她自己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