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声音,像一股烟雾,不论在何时何地,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都飘荡在我的耳边。
那是初一新生报道的日子,我们的班主任——魏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读到:“先做人,再做学问。”窗外的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打在了那个“人”字上,让它显得更加的光彩,充满了了生命的活力,仿佛像动了起来的人,展现着“人”特有的魅力。这字与声,让我永生难忘。
又是一天,却是阴雨绵绵的一天,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撑着伞,听着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路过一所大学,看到两名大学生在校门口大打出手,互相扭打着,拉拽着,旁边是两辆躺倒在地上的自行车。这时,“先做人,后做学问”的声音,回荡在耳畔。这难到就是大学生所做出的学问吗?是与他人有一些小摩擦,小碰撞就要大打出手吗?这声音刺痛了我的心,难到有了学问,就没有了人的本性——道,即一颗仁慈善良的心了吗?这声音飘进了我的大脑,便使我不禁想起那些人格与学问并存的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那“先做人,后做学问”的声音,已不仅仅是停留在耳旁,而是与一位位大家的故事,缠绕、旋转、翻飞、融合、升华!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明白了人不能没有学问,更不能失去人性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