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命题思路兼答晓蔷薇同学(续3)
——五四制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分析
晓蔷薇同学你好!
今天是农历二十七,后天是除夕。马上就是春节了,小朋友们该放鞭炮、读春联、穿新衣、走亲戚、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了,我们抓住春节前夕这点时间,接着分析五四制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的第三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分析完,好全心全意、痛痛快快地欢度新春佳节。
这第三部分共有口语交际,习作两道试题。
先说第九题“口语交际”。
学期末检测同学们的语文学习质量命不命“口语交际”书面试题,一直是王老师心中的一个纠结。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课型出现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口语交际”是在原“大纲教材”的“听话·说话”的基础上做的改革,强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书面考试“口语交际”命题,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的交际情境”,即便如此也还是缺少了“听与说双方的互动”,不是真实的“交际情境”,不具备交际的即时性,同学们只能根据试题给出的无声的,虚拟人物的话(文字句子)来写出自己要回答的话(文字句子),不识其人,不见其色,不闻其声,不知其体态动作如何,与真实的口语交际相去甚远,考不出真实交际水平。如果不命口语交际试题,平时的口语交际训练就会大打折扣(可能王老师这样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因此,每次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命题时,王老师都是努力寻找同学们共同经历过的交际情境。这次的口语交际(第九题)给出的情境是:
还记得《詹天佑》一课后的“综合性学习”吧?你加入了哪个小组,你们小组选择了什么活动内容,你承担的什么任务……请按照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真实的角色,来再现当时的交际。
我想同学们肯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了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同学们一定经历了“自由组合”小组,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决定汇报学习成果形式的交际过程。面对考题会立即再现当时的交际情境,很容易写出自己在下面三次交际时发言的内容。
要求加入自己中意的小组时你说:
在小组讨论选择活动内容时你的发言:
在小组商量使用什么形式汇报交流时你的意见
如果你们班根本就没有进行(或者是你没有认真参加)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那就只有“胡编乱造”了。(此题有双重检测指向。)
考虑到书面形式的口语交际,也必须讲究礼仪;书面形式的口语交际,也有利于同学们斟酌语言;书面形式的口语交际,还能培养同学们准备好再发言的良好习惯。又考虑到命制书面口语交际类的检测题目,可以促进该课型的教、学,所以坚持了这类命题。口语交际能力是同学们每天都在运用的能力,又是显示一个人文明素养、语文素养、交际水平高低的能力,因此不可不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不可不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课的训练与实践。
第十题习作。
本次习作给出的两个选择都是教科书中提出的训练项目。
《开国大典》一课,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学习《开国大典》的写作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动物或植物),写写自己在大自然中怎样生活、变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要求:任选一项内容,题目自定,内容具体,叙述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第一项选自“口语交际·习作六”,第二项选自“口语交际·习作一”。习作内容和要求都非常清楚明白,无需赘言。既有课文做例文,又是课内习作训练项目,绝非难题。如果平时进行了认真的习作训练,在考场上应该得到很好地发挥。
可惜的是,有的同学没能正确地理解“阅读·积累”的第七八题题目的要求——“概括地写出自己获取的信息”,“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有的同学是没有很好地学习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的同学是班级没有认真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综合性学习,自己不知道在口语交际的三个题目下写什么合适,导致阅读题占用时间较多,到习作时时间已不多了,有的甚至没有写完,真是遗憾。
王老师在命制我们的期末语文能力检测试题时总有一种改革的冲动——只出两道大题:一道阅读题,让同学们展示阅读水平,包括识字、信息提取、概括主要内容、写作方法欣赏、人物评赏、阅读感受等;一道习作题,考查同学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写字等。不考那些零零碎碎、死记硬背的内容。因为。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能力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综合运用和具体表现。
最后,我想用叶老和爱因斯坦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
“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忘掉,剩下的便是教育。”
——爱因斯坦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