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关羽二(圣之关羽)
----和孩子一起品三国
在圣人关羽一中,主要讲了他为人臣,义字当头,做到了极致。圣人关羽二中则主要来说明:圣之关羽!
圣人地位
忠义的化身关公是一种文化;
关公是一种精神。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
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
河南洛阳关林:
湖北当阳关陵;
荆州关帝庙;
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等等。
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城西的关帝庙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国最大关帝庙。庙内楼台殿阁共达三百余间,为游览胜地之一。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官方信仰:“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
历朝历代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的典范,请参考下表:
朝代 皇帝 时间 封号
北宋 宋徽宗(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1104年) 崇宁真君
北宋 宋徽宗(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1123年) 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1128年) 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1187年)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 泰定帝(1335年)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 明神宗 (1613年)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 明思宗 (1630年)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 清世祖 (1652年)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 清世宗 (1725 清 清世宗 (1725年)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 、 圣 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 (1736年)山西关夫子
清 清高宗 (1767年)灵佑二字
清 清仁宗 (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1828年)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清 清德宗 (1879 清 清德宗 (1879年)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 关圣大帝
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
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
就官方的祭祀而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
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
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鲜半岛乃至海外。
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祇。
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着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
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崇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佛教信仰在汉传佛教中,对关云长的信仰只是限于供奉,并无祈祷、赞颂以及供奉仪轨,而在藏传佛教中,有多位大师著有供赞仪轨,如章嘉大师、土观大师以及这世大宝法王、亚青寺阿秋仁波切等。多识仁波切也曾著有关云长简略供赞。
藏传佛教尊关公为护法,大概始于五世班禅大师进京时期。道教信仰 在道教中关羽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关于其来历,前面已有介绍,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因为商人认为有三,
一是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
二因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
三因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成功。
戏剧中的关公:
中国传统戏曲中关羽的角色,以《三国演义》的描写而创作,其脸谱为揉红脸,表示忠勇,“红脸忠勇”之说法即由关羽脸谱而来。勾丹凤眼,双眼俊秀。加上关羽有“美髯公”之称,所以都会加上演关羽时专用的大髯口,称为“五绺”或“关公髯”。
手执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头戴专有的绿色盔头,缀黄绒球配后兜,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着绿蟒。而后人为表示对关羽的尊敬,所以会特意在面谱上加一黑点或加一条金线,称做“破脸”,代表不敢完全模仿他。
武财神关羽:
在中国传统民间观念中,认为财神是掌管天上财富的神。而关公被中国民间奉为武财神。
关羽形象威武,不但忠义感人,而且据说还能招财进宝。摆放武财神时,应面向屋外,或朝向大门。一方面可以招财进屋,同时又可镇守门户,阻挡外邪。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于孔子并提的就唯有关公也!
圣之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