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我喜欢的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报告作文

2016-12-26 
一、研究目的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
 

一、研究目的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二、研究方式

   上网了解李清照的生平,阅读她的作品。

三、研究内容

1、人物·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2、创作成就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人称“婉约词宗”。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3、艺术特色

倾掳真挚情。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熔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善用白描法。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

4、史学贡献

史学修改。李清照对中国史学的第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协助赵明诚纂修《金石录》并历尽艰辛将它保存下来。《金石录后序》前半部分,基本是叙述他们共同研究史学的经历;所谓“浸觉有味,不能自已”,所谓“甘心老是乡矣”,所谓“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所谓“意会心谋,目往神受,乐在声色犬马上”,道出两人对史学的共同兴趣。可以说,即使李清照没有参与《金石录》的编著、整理,她能力尽艰辛把这部珍贵的史学著作保存下来,也已经难能可贵了。

史学保存。李清照对史学的另一重要贡献——为宋代保留下一部孤本的《哲宗皇帝实录》。《哲宗皇帝实录》由蔡京主持编写于徽宗大兴党狱之际,自然有褒贬颠倒、轻重失伦等诸多问题,但作为历史文献,它叙典章,述文献,次第先后,却大致能保存真相,对后世修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李清照于辗转流离中,而最终将《哲宗皇帝实录》与《金石录》一同保存下来,说明她充分了解在汴京沦陷,碧简飞灰之后,这部著作关系国史存亡,斯文绝续的意义。

四、研究收获

通过此次研究,对李清照婉约词的内涵有所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李清照的生活以及经历有所了解,有助于日后对李清照词中感情的更广泛的以及更准确的把握,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五、研究感悟

我眼中的李清照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有诗句:“使生之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而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亦有同样的心情:活要活的精彩,死要死的壮烈。以英雄的豪气蔑视死亡,超越生命。一静一动,一柔一刚,无不体现出一种生命的高贵和力量。她的凉薄,她的凄苦,她的坚强,她的婉约,无一不触动我心底最深处的那根弦。

    我眼中李清照,是那个在夏日傍晚乘舟游玩的女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阙小令就是她清新婉丽的真实写照。夏日的傍晚,炎热已逐渐消退,或红或紫的色彩在天际随意泼洒。而她,乘着舟,在湖中欣赏着这难得的晚景,心中的愉悦之情自是不必多言。游兴正浓,却不知已划入那藕花深处,惊起了那已栖息的鸥鹭,不禁发出了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美好的夏日晚景图。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那个在新婚后斜插花簪的少妇。当时的她正和赵明诚一起在花市闲逛,“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是新婚后的甜蜜。她也愿看着自己一点一点坠入他的温存之中,不能自拔,心甘情愿。但,生活有时真的像一个预言,不到最后根本无法显露它的本性。甜蜜的韶华过后,有谁会想到,风中零落的,只是满目的伤,有谁又会想到,老来的她,竟会是这般凄凉。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那个在晚风中独坐的老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也想过游玩,但心中的愁绪实在太多太多,重重地压在心上,喘不过气来。这样的境遇,又如何能安心游玩?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如今的你,只有呆呆地看着窗前那被风吹动的树叶。夜色渐深,这漫长而又失眠的夜,何时才是尽头?    

李清照,一个神奇的女子,一个令人不能忘记的女子。

“蚕不知自己会化成蛹;蛹不知自己会化成蝶,”李清照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李清照。岁月在无情的流逝,犁镜饱暖人生坎坷生活的她,该如一枚磨圆了的石子殆尽了锋芒,但她却以出人意料的胆识和行为,反衬出了她生命的真和人性的奇。蝶的精彩与生俱来,而李清照的一生,的确如夏花般的绚烂多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