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与阅读为伴,打造精美教育人生作文

2016-12-24 
与阅读为伴,打造精美教育人生——听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教师寇永升老师《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文本解读与内容
 

与阅读为伴,打造精美教育人生

——听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教师寇永升老师《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文本解读与内容确定》讲座有感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题记

2016年7月20日下午,在陕西师范大学5202教室聆听了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教师寇永升老师《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文本解读与内容确定》讲座,这是本次培训的最后一场讲座。听班主任说,寇老师是从江苏请过来的,带着对老师的仰慕之情,我早早地来到了听课教室,不听不知道,一听就让人精神为之一震,让我在烈日炎炎之下感受到了阵阵凉意。为老师那出色的教学成绩,为老师那独特的教学方法,更为老师那高人一绝的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寇老师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师,尝到了语文的真味,教出了语文的真经,真正体悟到了语文教育的职业乐趣和幸福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教师的体面。

聆听他的讲座,犹如享受一份饕餮大餐,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思考他讲的每一部分内容,更像沐浴一阵阵细雨,默默滋润着我的心田……这虽是陕师大为我们这次培训的最后一餐,而且将是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回味无穷的一顿丰盛大餐。听了这一讲,就可以说,不虚此行啊!

寇老师一上课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从自己来到西安市延安一中执教的情况谈起,在他执教的年级里,他所带的班级的成绩经过半个学期之后,远远高于其他的重点班,这样的成绩令延安一中的领导老师都感到极为震惊,纷纷来听寇老师的课,从中取经,寇老师还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学设计优秀老师等荣誉称号。到底是什么魔法,让寇老师这么受学生欢迎,受家长喜欢,受领导器重呢?经过寇老师循循善诱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对“文本解读与内容确定”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与确定,寇老师这样说道:“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首先要对教材有独特的眼光,独到的见解,教师要细读文本,吃透教材。”接着从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议论类、说明类、新闻通讯类等文体的标题入手,对文本解读的方法与规律作了新的探讨与研读。然后又众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家进行了剖析与讲解:要读出文化、读出文学、读出文字、读出文言;解读关键性词句,以杨降的《老王》为例,抓住,结尾段,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把文本放置在教材体系、专题(单元)背景下解读;比较阅读;朗读——语文老师的生产力,对解读文本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上,三分讲,七分读。朗读送给孩子的不是金子,而是点金术。每位老师都应致力于做一名朗读者!朗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朗读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朗读,让粗糙的课堂变得细腻起来;但是如果忽视自己内心对文本内容的吸纳与过滤,这种朗读必然是空洞无效的……所以,老师自己首先要做一个朗读者,要在不断的朗读中积淀、充实自己,才能引领孩子们走进文学的殿堂。尤其是在讲朗读这一节时,寇老师现场与一名学员一起分读郑愁予的《错误》,男按原诗读,女把人称改后再读,最后一节,男女二部轮唱式诵读,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这种教学方式,比老师在那逐字逐句的讲解效果要好。

寇老师在总结时这样说道:“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一定要有对文本解读的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不能仅仅在文本表面划行。文本就像是石头,老师要给学生一个支点,让学生自己去撬,否则语言就成了无聊的文字游戏。”特别是报告中讲解的鲜活案例和精准的点评让在场的老师们都深受启发。

如何能达到像寇老师这样的境界呢?思索之余,老师没有深厚的教学功底是不行的,而这种深厚的教学功底来自于哪?惟有从大量的阅读中来;从磨课中来;从教学反思中来。

1.阅读出智慧,阅读让课堂更精彩

有这样一句名言说的好:“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成为一名终身读者,让阅读成为一生的习惯。寇老师做到了,在报告中,他告诉我们,他三十多年坚持自费订阅专业教学杂志,并整理目录索引。并举了一个例子,给我印象很深:2013年4月,在福建武夷山参加高中议论文教学研讨会,几位语文人相聚,《语文学习》编辑部的许强、何勇,上海师大附中的余党绪,浙江慈溪中学的任富强,上海青浦教师进修学校的关景双,南京六合程桥高中武健,我,7位中年人相聚,热闹非凡。开始大家还比较矜持,几杯酒下肚,大家都放得开了,话也投机了,感情也深了。我在敬酒时对许强和何勇说:许老师、何老师,我敬杯酒,说句话,别吓着你们啊!假如你们以后缺少三十多年来《语文学习》的某一期,建议你们找我。我自己收藏有1981年以来的三百多本。许强端起酒杯:“就为了你这句话,这杯酒我干了!” 由这件事足以看出寇老师是一个终身阅读的践行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里列举一个寇老师关于《老王》一课的整理目录索引

《老王》教学参考文章索引

1.《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语文学习》2008.1

2.《难以自圆其说的愧怍》,《语文学习》2008.3

3.《老王灰色群体的悲歌》,《语文学习》2008.3

4.《杨绛到底为何愧怍?》,《中学语文教学》2008.9

5.《细读<老王>:经典在文本细读中诞生》,《语文学习》2008.11

6.《对<老王>的深度解读》,《新语文学习》2012.2

7.《<老王>的另一种读法》,《中学语文教学》2012.3

8.《从尊严诉求的角度解读<老王>》,《语文学习》2012.9

9.《怎一个愧字了得》,《语文学习》2013.2

10.《对自我、人性与社会的深度反思对<老王>中一个幸运的人的多为解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4上旬

大家想想,在你进行了这么多的阅读与思考之后,你再想写文章,还写不出来吗?这也就是说,要想当作者,首先要当读者。要有阅读深度和阅读广度;要永葆阅读品位和阅读习惯;要具备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因此,语文教师的一生不仅是阅读的一生,而且是影响学生做终身阅读者的一生。

2.磨课出精彩,磨课让课堂有魅力

苏轼诗云,非人磨墨墨磨人。人磨墨时,墨亦在磨人;人磨课,课亦在磨人,磨到最后就是磨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人创造课,课也创造人!好文章是折腾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教师是在磨课中成长起来的。好课是耐心加毅力、伴责任心历练出来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课堂作品,是别人无法复制的,也不是复制了别人的PPT就能讲成功的。语文名家钱梦龙老师这样说:“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或朗诵,或默思,或圈点,或批注,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所谓教,也不是把自己已经认识了的东西全盘端给学生,而是着重介绍自己读文章的思路、方法和心得,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到阅读中去理解、品味。我发现,任何一篇文章,只有自己读出了感觉,才能把学生读文章的热情也鼓起来。

在此寇老师举了一个他在国培时的一个例子,如何磨课:提前三天,我拿出了教学设计,在粤海大酒店每页A4纸2元钱的代价打印了数份,交给几位老师阅读,邀请几位同仁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无锡辅仁高中语文组长顾小敏,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周丽,常州五中朱寅,惠安一中语文组长骆汉忠,还有班委武健和刘祥。我们在宾馆的房间里研讨了近三个小时。事后顾小敏老师感叹:平时教研活动要是这么有效,该产生多少好课啊!刘祥老师感慨地说:要是把刚才的议课过程录制下来,稍做整理,肯定一篇好论文啊!没有这次议课,我不能有后来的成功。我们几位学员的课没有出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单兵作战。(《<祝福>课后反思》)

3.反思助成长,反思让课堂更有效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是啊,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才能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过渡”。所谓的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事物的理解或描述,对自己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个性,乃至于专业发展水平。反思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比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不令我们满意或者让我们为之骄傲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及时把自己的做法或想法记录下来,可以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能力和素质,这就是最为简单的反思,这种反思也最能真正彰显新课程的理念。也可以从同伴的视角来反思。比如每学期我们要听同行的课,当我们听完课后,对照授课教师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好的吸取,不太好的屏弃,这样我们就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清醒的认识,也可以让我们进步得更快。

最后,我们还要重视每一节常态课,珍惜公开课的机会,有意识、有目标地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作品。语文名师李镇西这样说道:“世间有大美。名胜风景是给发烧友准备的,平凡生活才是给摄影家准备的。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好的教科研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最普通最平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请让我以这首小诗结束我的感悟: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把简单的事情做成功就是不简单,

上好每一堂课,

把每一页日历写满,

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让我们的职业时常因激情而不致厌倦,

让我们的专业时常因正能量不断输入而愈加精彩!

李茹

20160815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