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和学生的生命成长相互编织(修改篇)
文/嘉杰
算起来,我也读过十几年书,但如果要我说出在学校学到了哪些知识,确实无从下口。十几年间,教过我的老师也有许多,若要我说出他们对我的教诲,确实一时难以说清。但唯有付老师例外,因为付老师在语文课上经常给我们读课外的文章,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文章产生了兴趣。
在那个文化贫乏的年代,不要说课外图书了,就是课本也是父母从牙缝中挤出钱来给我们买的,所以我们对课本格外珍惜,清晰地记得,新书发下后,拿着散发着油墨芳香的课本,真是爱不释手,回家后,急忙缠着母亲用牛皮纸给书包上封面,认真地写下歪歪扭扭的名字,然后小心翼翼放进书包,上学放学背在身上,真可谓是形影不离。有时书角卷了,就一点点抚平,然后把书放好,用两块砖压着,第二天,书页就都平整了,好像新书一样,那时对书的爱惜程度比现在的孩子不知要高多少倍。
那时小学主要开设语文和数学,学校没有图书馆,当时的儿童读物很少,印象中有《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但那时想要买本课外图书,真是一种奢望。好在有幸遇到了付老师,更值得庆幸的是付老师是位文学爱好者,不但她自己爱看书,更爱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利用语文课或自习课时间给我们大家读,我们都挺得津津有味。她还特别要求我们,在她朗读时,要我们注意听,她读过后,要我们把文章复述下来。她教了我们两年语文,在此期间给我们读了多少文章,已无从考证,但她的这种做法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加工作后,我把付老师的做法也引进了我的课堂,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我常把优美的文章在课堂里朗诵给学生听。曾几何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徜徉在美妙的文字中,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潸然泪下,为主人公的善良正直而心存感激。是文章拓宽了教室的广度,是文章提升了教室的高度,是文章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是文章让我们的生命在教室里润泽,是文章让我们的成长更具诗意,更是文章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入正午阳光般灿烂。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为让学生们更多的阅读经典和大师对话,让学生们在书香浸润下幸福成长,2011年开学后,在我的倡导下,我们班成立由34位学生组成的“星星”读书会,借助学校图书馆这片知识的沃土,依托校讯通博客这个平台,通过共读、共评、共写、共展示活动,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和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书香的浸润,陶冶情操,提升品行,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