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精彩在别人看来就是乏味。
——做课反思
今天我做公开课,依然讲完形填空。我设计的很好,从图片故事导入到完形填空策略,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课堂上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学,而且也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可是,在课后评课的时候,我们的荆主任就说了三个字“没价值”!
我很吃惊,一堂课就换来三个字,没价值!这是我许久没有听到过的声音了,一下子我跌入了深渊,难道一节课下来真的就没有一点的亮点了吗?我这么辛苦准备的课件全是零吗?
回到家我仔细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我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老师心中有数吗?
这堂课我采用的是学生自主做题,然后看答案自我检查,小组讨论错误,最后找组长到前面讲解。这个环节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对于学生的错题情况我却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能做选对多少?哪些容易,哪些是易犯的错误等,我都没有去深入的探究,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没有感应,这是不应该的。
二,老师的图片导入学生能领会吗?
图片导入是为了给短文做铺垫,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短文,我觉得这一点很好,可是,听课老师的问题是这样的铺垫学生能领会吗?老师在引导学习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了吗?我也认真地看了视频,引导上我做到了,可是在最后短文总结时我却没有去总结问题,没有做到前呼后应,所以短文看起来就显得架空了。
三,解题方法是唯一的吗?
我在讲解完形填空策略的时候,用到了五种策略:句意、信息、辨析、语法、固定短语和习惯用语,学生在选的时候,我让他们把每个选项的解题思路写下来,这是很不错的方法培养,可是,祥兰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方式是唯一的吗?为什么要用一个答案还定义呢?这个空可以根据信息词当然也可以根据句意或其他,用唯一来定答案就显得局促和呆板了。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可是从来没有想过。
四,老师集中问题了吗?
虽然这节课全是学生在讲,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讲题,组长到前面用投影仪讲题,我觉得这都是锻炼,可是这样的讲题有些浪费时间了,老师要学会集中问题,提炼问题,而不是全面去讲解,有些题不用讲,学生自己都能搞定,老师再唠叨就是浪费了。老师应该先让学生在讨论中集中问题,然后再解决,而不是一通到底,没有方向和目标。
五,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
我们到初三都比较侧重优等生,上课也喜欢挑他们回答问题,而后面的中等生和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不受重视了,其实,判断一个老师这堂课是否成功关键是看中等生。提问的侧重点也应该放到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才是真实的体现着,而我提问优等生的几率要远远大于他们,所以,这堂课好像就是为了少数几个学生而讲课了。
六,谁是课堂的主人?
申老师说,从老师的素质上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从学生的学习上却有很大的问题,谁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还是学生呢?当然大家都会说学生,可是当我们老师一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我们都舍不得放手,忘了学生只记得自己了。老师认为精彩的内容,学生不一定认可啊!
总之,一句无价值,让我反思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想这是我最大收获。在课改的路上,我是一个笨小孩,但是我相信笨是我聪明的起点,接受批评,不断地破坏自己,才能重新塑造自己,才能不断去打造有价值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