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亲子共读《论语》(一)作文

2016-12-15 
亲子共读《论语》(一)我与孩子制定了寒假计划,每晚诵读论语20分钟,今天,我在当当网上买的台湾《国学基本教材》
 

     亲子共读《论语》(一)

  我与孩子制定了寒假计划,每晚诵读论语20分钟,今天,我在当当网上买的台湾《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也到了,晚上我们打开了它,开始读了起来。

   德行类第一单元是论道德,分为五章,第一章内容如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第四.一五)

  我和儿子分别读了一遍 ,儿子说:“我读不懂什么意思。”

  我说:“我也读不懂什么意思,咱们来看看注释吧!”

  注释:

     1.参  姓曾,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九里)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与父亲曾皙都是孔子的学生。

    2.一以贯之   以“一”来贯通我所有的道。

    3.唯  对长上恭敬的应答之词。

    4.忠恕  朱熹《论语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推己,谓推己及人。

   再读一读析论:

    “道”是最高的理想和方法,因此它的内涵比较复杂。孔子心中最高的道是“仁”,而“忠恕”是通向仁道最基本可行的门径。“忠”是尽自己的全部能力,“恕”是推己之心来对人。“仁”是至高之德,不易晓解,而“忠恕”之道是学习者当下的功夫,人人可以尽力。因此曾子以“忠恕”之道来解释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应该是很适切的。

  读完以后,儿子还是一脸茫然,我说:“我也不是很明白,咱们再来看看本章的章旨为:曾子以“忠恕”来解释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我们再读一遍课文,先看看文中的人物都有谁?”

  读完后,儿子说:“有子、参、曾子、门人。”

   根据注释参与曾子是不是同一个人?

   是,应该是子,曾子,门人。

   对,本文中的子又是谁呢?

   当然是孔子啦。(反应倒很快)

   文中三个人物的的关系是什么呢?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门人也是孔子的学生,应该与曾子是同学。

   那我们能不能把课文内容改变一下,把孔子当做宋老师,你是曾子,门人就是你的同学,看看课文内容能改成什么?

  儿子兴趣大增,把课文改为:

  宋老师说:“盛泽西,我的方法就是一以贯之。”我说:“是”。宋老师出去了,我的同学问:“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说:“老师的方法,就是忠恕啊!”

 那忠恕是什么意思呢?

 儿子摇摇头。

 咱们再看一下析论:。“忠”是尽自己的全部能力,“恕”是推己之心来对人。“仁”是至高之德,不易晓解,而“忠恕”之道是学习者当下的功夫,人人可以尽力。是不是说人人都可以尽力学习仁道,用对待自己的心来对待别人,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在别人身上。现在是不是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那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改成现代文。

  好的,我试试。

  改后如下:

  孔子说:“参,我是以“一”来贯通我所有的道。”曾子说:“是。”孔子出门,他的学生问曾子说:“老师的道是什么?”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啊!”

  改的不错,现在明白了课文的内容,背诵就会很容易了,看我们谁能把课文的内容背下来。

  我们很容易的背会了课文。看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是很容易的。

  最后,我问儿子,通过今天的诵读,你有什么感受?

  儿子说,刚开始觉得很难,不过慢慢体会,就懂了其中的含义,也觉得有趣了。也让我明白了用对待自己的心来对待别人,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在别人身上的道理。我以后还会坚持诵读的。

  那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吧!但愿我能与孩子一起进步!

  由于本人也是初学《论语》,有错误之处望大家给予指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