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小延安”——确山竹沟作文
确山县竹钩镇,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竹沟公开名誉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八团留守
确山县竹钩镇,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竹沟公开名誉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八团留守处”,实际是坚持在敌后抗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张震等党和国家已故领导人,都先后到这里战斗和工作过。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的抗战部队都是从竹沟出发,汇集了中原地区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他们后来成为坚持在华中抗战的主力部队。红色竹沟当时被称为中原“小延安”。
1939年11月11日,在汤恩伯部31集团军少将参谋、确山人耿明轩的阴谋策划下,由孙兴南率领确山县六个中队、张虎臣率领泌阳县八个中队、张健康率领信阳县两个中队,约两千多人,突袭竹沟。
当天佛晓,他们诈称往六十八军押送壮丁路过竹沟,在东寨门楼下叫嚷着让我守门战士打开寨门。因为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国军与我军同属友军,因此对方叫门,我们也不能不开。但是当国军“壮丁”队进入寨门后,他们突然从衣襟内拔出短枪,一阵乱射,还未反应过来的警卫战士当场倒在血泊之中。敌人迅速占领寨楼,并呐喊着,恶狼一般向寨内扑去……时竹沟仅有枪150多条和转盘机枪一挺,在河南省委王国华、王景瑞、张旺午和周庆鸣等同志领导下,立即组织竹沟留守战士和群众还击来犯之敌,誓死保卫竹沟。
双方交战一天后,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尽管歼敌无数,我军也有较大伤亡。为避免竹沟当地群众遭到无辜伤害,我军决定撤出竹沟镇。敌把守西门的泌阳团队里有我潜伏的地下党员陈子爵、徐中学、胡定祥和段长显等同志,在他们的密切配合下,我军乘夜色从西门顺利突围。与此同时,在警卫队的掩护下,竹沟西南毛家棚中原局印刷厂的六十多位员工也成功脱险。后来,两队人马在龙窝胜利会合,而后经过长途跋涉,撤至信阳四望山革命根据地。我军撤出后,国民党保安团占领竹沟,残忍地杀害我抗日军民两百多人。
中原局印刷厂工务科副科长张潮音、女工武桂花、徒工邢克勤等人,在竹沟外小王庄医院被俘后,惨遭杀害,且不准掩埋尸体。突围中新四军黄庄医院院长钟毓同志的爱人熊香同志,本是竹沟本地人,敌人想让她说出我军撤走的路线。熊香同志宁死不说,被敌人拖到郊外北山上,派兵看守,让其活活饿死。医院其他工作人员数十人被俘后,惨遭严刑拷打,全部监禁。
12月中旬,河南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恩久同志奉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总指挥张云逸之命,准备到确山县县长徐工超处做统战工作,争取让敌人归还我竹沟新四军八团留守处。但在他从信阳返回孤山冲的路上(此时尚未到确山县城会见徐工超),却被确山国民党地方部队曹茂臣所俘,在确山县孤山冲斩龙庙的桑树庄附近,惨遭活埋,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 现竹沟镇有抗战时期“河南省委”及“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竹沟革命纪念馆,另外竹沟镇北山上还建有英雄纪念碑和烈士陵园。
目前,竹沟镇是中原地区规模较大的红色游览圣地之一。

孩子们到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碑后即是烈士公墓)

孩子们在纪念碑前庄严宣誓

驻马店市九中的孩子到纪念馆参观

倾听革命故事

竹沟东门寨门楼(敌人从此处攻打竹沟)

东门外操场上放置有济南军区野战部队退役的各种重型武器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四支队八团留守处

中共中央中原局

中共河南省委及省宣传部旧址

刘少奇同志办公室旧址,门前的石榴树生机盎然,为少奇同志亲手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