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弊病的思考
语文课究竟该怎么备,怎么上?怎么才能不离语文的根本?怎样确立教学目标?以怎样的方式去实现每一个目标?怎样教会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怎样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的延伸拓展应该到什么程度?相信这些问题经常会萦绕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心头,成了我们苦苦追问的命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几大弊病是我们最容易陷入的,现提出来,共同思考。
1、教学目标不能落实到具体的基础点上。
在我们的教学参考书上,每一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我们的心中,也确实把每课的教学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常常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蜻蜓点水,缺乏引导,使得教学目标停留于表面,不能扎实深刻地得到落实。
2、课堂上教师不停地追问,不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感悟时间。
课堂上教师不断的提问,不断的启发,问题提了一个又一个,课文分析得支零破碎,究其原因是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信心,不相信学生的体悟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导不问学生就悟不出深入的东西来。
3、缺乏一定的课文导读方法,只是一味让学生反复的读书或根本不读书。这样做,使得课堂上读书没有梯度,或读书时间太少。我们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读书上下大功夫,真正把语文课变成读书课,扎扎实实地抓语言文字来悟情理,而不是游离于文本说情理。
4、由于教师本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欠缺,缺乏解读文本和处理文本的力量。我们应当首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具备面度文的力量,在挖掘教材的深度广度上多下功夫,不能广而不精,深而不透的驾空教材,也不要刻意的去效法别人而丢失了自己,更不要再为了预先的设计程序而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只有灵活地驾驭教材和学情,才能做到顺学而教,因学而导,真正达到教学无痕师生共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