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110——1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1)、会简单的组队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2)、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3)、会借助图形解决数学问题。
4)、会列式计算组队问题。
1、 请认真阅读课本110和111页的内容。相信你定会解决以下问题!
2、 第一个红好点中两位同学的方案谁的比较好?为什么?
3、 想一想:怎样才能没有遗漏地找出所有的组队方案?
4、第二个小红点是用几种方法研究的?分别是什么方法?并写下来。(你能试着给每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思考:1)、做这类题应注意什么?
2)、做这类题的步骤是什么?
3)、如果从n个学生中选2名,有多少种组队方案呢?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5、请认真观察111页的表中的学生人数、示意图、各点子之间线段的条数和组队方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第三个红好点中三个学生分别是怎样思考的?分别把他们的思考过程写完整?用算式怎样表示?
7、男生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与有多少种组队方案数有什么关系?
专项训练
数一数下面各题中各有几条线段。
A B C D A B C D E
师:那么对于这类的题怎样才能又快又不重复不遗漏的数出来呢?
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呢?为什么?
预习检测
生:数学与生活中的组合问题。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同学们一定再次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也肯定学会了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有关实际生活中的组队问题。
师:下面,咱们就进行一下预习检测好吗?
出示:如果从光昊、都骋、杨木、冯宇4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我们班参加“书法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
1)、学生试做。发现不同方法的板书到黑板上。
2)、小组交流以上不同做法,判断是否正确。
师:正确的要讲出思考过程,错的说明原因。
3)、小组根据以下问题再次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这几种方法,指线段法说,这种方法我们是借助哪部分知识来解决的。对这就是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也就是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指着数形结合法说道,把数转化为了图形,使我们一目了然;列举法,通过我们的一一列举,使我们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刚才,我们能很快地判断出正确与否,并能说出理由,非常棒。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再交流一下这些问题。
1、 做这类题应注意什么?
2、 做这类题的步骤是什么?
3、 能用算式表示出组队方案吗?为什么这样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注意: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步骤:先确定一人,与不同的人连线。
再确定一人,与不同的人连线。
……
规律: 4人选2人方案数:1+2+3
师:如果这是一种规律的话,我们就不用这么麻烦地去连线了,而是就可以直接用这种方法计算有多少种不同组队方案了。下面咱们试试。
出示:如果从李雨辰、孙维林、郭一丹、张少尧和李敖5名同学中,选2人代表我班参加校科技艺术文化节“刺绣”表演,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
师:你认为该怎样列式?同意吗?
师:对不对呢?请三人小组用刚才的方法验证一下。
师:通过我们的验证说明了什么?
师:下面我说题,请同学们一边想算式一边在脑子里想象它的图进行再次验证。
如果从两个学生中选2人,有几种方案?
从3个学生中选2人,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
现在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这类题什么规律?
2、如果从n个人中选2人参加比赛,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2+3+4+5+6+……+(n-1)
师:是不是只要选两名都是这样的规律呢?
如果从李雨辰、孙维林、郭一丹和张少尧、李敖中,选1名女生和1名男生代表我班参加校科技艺术文化节“刺绣”表演,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
师:这道题又该怎样做呢?和刚才那道题有什么不同呢?
自主总结
1、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自主练习
一、我校有5个同学要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赛一场,要比赛多少场?
拓展延伸
从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除起点和终点站以外,还要停靠4个站。问车站共要准备几种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