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怎样描绘美丽的冬天作文

2016-11-28 
怎样描绘美丽的冬天“下雪了!”最先响着惊喜报告这好消息的是孩子,雪在孩子们眼里是神秘迷人的小精灵。大人们

怎样描绘美丽的冬天

“下雪了!”最先响着惊喜报告这好消息的是孩子,雪在孩子们眼里是神秘迷人的小精灵。大人们也往往会欣欣然走到窗前或室外,观赏大自然的恩赐物——雪。尤其是南方,雪景难以摄取,不少人家不顾天寒地冻,抓住下雪的时机,在雪地里拍张合家欢,留个雪景纪念。孩子们则忙于堆雪人,捏雪球,打雪仗,享受着雪中的乐趣。雪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欣与热情。

冬天的景致是独特的,美丽的。她的纯洁,她的舞动,她的冷峻,她的宽容……千百年来被人们以不同的格式、不同的情调描述着。从《诗经》中的“雨雪霏霏”,到《唐诗》里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晶莹的雪花在诗词文章中纷飞了千年。它们时而悄无声息地跑进庭院,引出诗人“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的自问;时而飞舞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寒水江畔,与身着蓑笠的老翁一同垂钓。文人笔下的雪,或文静、或俏皮、或含蓄、或猛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景其实并不难,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景象是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只要我们迈出脚步,睁大双眼,做观察的有心人,加上我们艺术的思考与感悟,就能够描绘出形象逼真的瑰丽多采的雪景图画来。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窗口,是人们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观察,就是“拿着放大镜”,细致地看;观察,就是把心贴上去,亲热地看;观察,就是调动所有感官,欣赏地看。这样“看”的目的就是一个:找到并抓住它的个性特征,把它鲜活地移植到我们的文章这个花盆里,而不是要一个干枯的标本。以情中之美,取物中之美,成文章之美,始终是观察的出发点。

怎样才能把这美妙的雪景真实、生动、立体地写进我们的作文中呢?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做到——过细观察抓特征

为了实现“过细观察抓特征”的目标,我们一般要从四点做起:①远眺全貌-塑造整体形象;②近察细微-描绘生动容颜;③遴选精粹-发掘典型内涵;④注入感悟-.寄托高尚情怀。这四步不仅体现了观察的基本要求,而且也展现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当然,这只是一个大体的模式,而不是一个刻板的框框,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的掌握和运作。现在我们来认真地阅读四月妮妮的《海拉尔的雪》,然后剖析一下这篇文章是怎样描绘冬天的。

海拉尔的雪

四月妮妮  http://blog.xxt.cn/494275714524

海拉尔的冬来得早,更来得立场坚定。只要到了日子,不管头一天人们正用多么神圣的语言赞美着秋,它都会用不容商量、不讲道理的姿态来到这个草原小城。

和冬一起来的是海拉尔的雪。这里的雪从不会来得偶然,似乎雪知道,这里冬天的荒凉需要它来装饰,才显得上天不会厚此薄彼,所以这里的冬与雪就像学校与作业,可以喜欢、可以无奈,就是不能没有。

雪和作业一起来了……

雪下得不大,只是密,怀疑有天上的羊群抖落了一身刚长出的细羊绒,并不急于落下,若有所思地在空中翻滚着,快接近地面时又突然变了方向,像夏天的蚊子,赶也赶不走,定睛看时却又不见了踪迹,地面上就觉不出是在下雪,倒像是从地上一层层地长着白毛。

雪落在脸上并不感觉冷,团团依偎在身旁,仿佛在用思想与人交流。思想虽看不见却源源不断,就忙坏了路上扫雪的人,而雪就复制着执法船在东海的手段:我不急,我慢慢地给你玩儿……

雪依然在下。

和前一天比起来,下得老练、下得更有目的,像是从天上射下来的,不做半点迟疑便直扑向地面。原来昨日的雪只是探路的,下得有预谋、有策略,不由得感叹现在社会竞争激烈,雪也要进行科学管理。

密集而行动迅速的雪已将天空撕扯成了无数个细条,然后逐渐变大的雪花又极快地填补上了已经斑驳陆离的天空的缝隙,人们就像掉入了一个盛满牛奶的罐子里,不得不用自己的身体在罐子中挖出一条出行的隧道。

眼看雪已经下得收不住脚了,就登上高处俯瞰周边辽阔的巴尔虎和鄂温克草原。峻岭上的雪如果给人以锋利的美,草原上的雪就给人以恐怖的美!极目之处不见其他颜色的装点,只是白,白得触目惊心、迷失了自我!广袤得让人想不出这白的边缘会在哪里。什么都在变,唯有这雪还是千年前的雪,一样的纯净、一样的唯我独尊!

这雪,让人时时不能忘记,这里是天骄的故土;这雪,滋养着草原万物生灵;这雪,也带给过草原深深的苦难……正是战胜了它的苦难,蒙古人从草原的剽悍中蕴育了征服的无畏;正是坚忍了它的苦难,鄂伦春人在颠沛流离中唱响了密林的欢歌;正是承载了它的苦难,敖鲁古雅永恒的信仰一代代在篝火旁的劲舞中升腾;正是这雪,让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这片草原、这片森林,永远屹立在传说之巅!

雪依然在下,第五天,想是老祖宗女娲补天时找不到一件像样的羽绒服,便把这片冷极的天空遗漏了。

写冬天的雪景,大致说来要经过这四个步骤。四月妮妮写这篇文章时,她一定没有研究写的技巧,但是她也遵循了这个获取材料、谋篇布局的规律。可见,写作的技巧都是从大家的文章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所以具有普遍性;然后再作为经验去传播,去指导大家的作文,这就具有了典型性。如果我们在学习中经常做这样的总结发掘,我们也会发现和积累很多自悟的经验,就会掌握娴熟的技巧,就会快速发展写作能力并有所创新。

书归正传,现在来看这篇文章是怎样写海拉尔的雪的。

远眺全貌——塑造整体形象

观察自然景物,先要看它的全貌,摄取完整的形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概括高山大川全貌的妙笔,这是诗人王之焕凭危楼、望高远的结晶。而四月妮妮写雪,她采用虚实结合写全貌的手法,抓住一个“早”字,强调海拉尔的冬天来得应时,“只要到了日子,不管头一天人们正用多么神圣的语言赞美着秋,它都会用不容商量、不讲道理的姿态来到这个草原小城”。冬来了,它的形象代表——雪,哪能不登场?“所以这里的冬与雪就像学校与作业,可以喜欢、可以无奈,就是不能没有”。可见,是雪花为北国描绘出了一个广袤纯洁的冬天。这部分文字虽然没有直接交代草原与城镇的冬季景色,但是文章是从“全貌”这个角度来展开的,于是,在我们眼前便看到了一个银装素裹的草原特有的晶莹世界。

近察细微——描绘生动画面

这里要突出的是体物入微的描摹,以便展示景物的特色个性。如初中课文《济南的冬天》,从多方面描绘了济南虽地处北国,然而冬季却是一派温和的特有景观:老城——被小山围着,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逸;小山——阳光映照着薄雪,十分秀气;水——不结冰,冒着点热气,清亮如镜。这就是济南的冬天。四月妮妮笔下的海拉尔呢?小作者抓住一个“密”字,打开想象之门来细描漫画:“怀疑有天上的羊群抖落了一身刚长出的细羊绒,并不急于落下,若有所思地在空中翻滚着,快接近地面时又突然变了方向,像夏天的蚊子,赶也赶不走,定睛看时却又不见了踪迹,地面上就觉不出是在下雪,倒像是从地上一层层地长着白毛”。这时的雪密得像细羊绒,比喻多么形象贴切;接着用拟人和比喻等手法写雪的动态,逼真地写出了雪的飞落姿势、景象;最后仍扣住“密”而细小打比方,把地上的不易觉察的积雪比作“从地上一层层地长着白毛”。这是海拉尔冬天到来时下雪的序幕。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小作者形象生动的表达功夫而拊掌叫好。然而,精彩还在后面。

第二天的雪就有了显著的变化。“和前一天比起来,下得老练、下得更有目的,像是从天上射下来的,不做半点迟疑便直扑向地面。”一个“射”字,写出了雪的疾。我们马上会联想到这雪打到脸上的滋味。接下来大雪铺天盖地而来,你看,“密集而行动迅速的雪已将天空撕扯成了无数个细条,然后逐渐变大的雪花又极快地填补上了已经斑驳陆离的天空的缝隙,人们就像掉入了一个盛满牛奶的罐子里,不得不用自己的身体在罐子中挖出一条出行的隧道”,这个细节写出了雪的壮阔威猛。正是这两段细描,凸显了海拉尔冬天的与别处不同。

遴选精粹——发掘典型内涵

取物之精粹,是为了开掘文章的典型意义。我想起了(唐)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其立意优美且平和,他抓住采莲少女与莲荷融为一色的迷人景致,开掘出了生活和谐、甜美、温馨的社会意义。诗歌所勾勒出的景致的小美,正反映了生活的大美。而《海拉尔的雪》也在开掘典型意义上下了功夫。如人格化的雪,能够“用思想与人交流”,与人们亲和,能够“复制着执法船在东海的手段:我不急,我慢慢地给你玩儿”的策略“下得收不住脚”,于是,我们便感觉到了这雪的顽皮,甚至是狡猾。再登高四望,“极目之处不见其他颜色的装点,只是白,白得触目惊心、迷失了自我!广袤得让人想不出这白的边缘会在哪里。什么都在变,唯有这雪还是千年前的雪,一样的纯净、一样的唯我独尊!”,这就是北国草原的雪——粗狂,明朗,奔放,威严,壮阔。

注入感悟——寄托高尚情怀

大自然是美的,人们的向往也是美的。学会感情共鸣,学会内心情感的认同和体悟,用“情”去看,“情入”生活,应该是写景的高境界。明•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脍炙人口,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然而,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这样一来,全诗便贯注着一种磊落刚正的英雄之洁气,具备了极强的感染力。用这个观点品味《海拉尔的雪》,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小作者付注给“雪”的感情是多么真挚、热烈,而从海拉尔的“雪”中获得的感悟又是多么深刻、独到。

“这雪,让人时时不能忘记,这里是天骄的故土;这雪,滋养着草原万物生灵;这雪,也带给过草原深深的苦难……正是战胜了它的苦难,蒙古人从草原的剽悍中蕴育了征服的无畏;正是坚忍了它的苦难,鄂伦春人在颠沛流离中唱响了密林的欢歌;正是承载了它的苦难,敖鲁古雅永恒的信仰一代代在篝火旁的劲舞中升腾;正是这雪,让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这片草原、这片森林,永远屹立在传说之巅!”

第一个排比句,抒发的是赞美、讴歌也有缺憾,紧接着“苦难”的话题,又生发出一个排比句,强调蒙古民族在“苦难”中经受的磨砺与成长,升华了“雪”所锤炼出来的民族精神。当大家面对着雪而熟视无睹时,四月妮妮却能把海拉尔的雪化作一篇感人至深的文字,这就得力于她已经懂得了“情入”生活,并且有着强烈表达这种感情的热切愿望。

把自己融入到冬天里,用心灵去与雪花对话,就会享受到冬天赠送给我们的乐趣和“雪”带给我们的美妙。怎么样?拿起笔来体验吧!

热点排行